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视点

解读2017年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6-12-06 作者:佚名 
关键字:机器人 工业4.0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实现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跨越,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要成为工业强国,必须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而高端装备制造业正是高端制造业的基础和重中之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人口大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实现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跨越,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要成为工业强国,必须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而高端装备制造业正是高端制造业的基础和重中之重。

    2015年5月8日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并提出了“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第一步目标。《中国制造 2025》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提出了十大重点扶持领域。我们认为,围绕重点扶持领域,结合A股机械行业公司的构成,未来高端装备制造业中最为关键的将是:工业4.0和机器人、核能核电、高铁等3 大主题。

    一、机器人是工业4.0之根本

    工业1.0是蒸汽动力出现导致的生产机械化;工业2.0是电力出现推动的大规模生产;工业3.0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自动化生产方式;工业4.0是基于智能制造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由德国率先提出,旨在通过实体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即信息通信技术与自动化制造相结合,将制造业进一步智能化。基于相同的理念,美国也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

    工业化的进化历程

    工业4.0的实现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智能单机设备的互联;第二阶段是通过传感和射频等数据记录和采集器实现工厂的数字化;第三阶段是材料、软件和硬件的系统集成;最后就是工业4.0的实现,即各个数字化工厂之间的互联。

    现阶段欧美国家基本已经实现工业3.0,而如今中国因为各领域、各行业自动化发展的现状不一样,正处于由传统制造业向工业2.0与工业3.0的过渡阶段,而这个局面可能会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在传统制造业、工业2.0、工业3.0共存并行,伴随着制造业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局面下,未来3-5年将会出现一个大批制造企业进行生产自动化改造的现象。 而这个改造浪潮将会刺激机器人需求的爆发,机器人行业将会在未来几年内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2013年底工信部出台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 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 45%以上,机器人密度达到100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2015年5月8日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也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产业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路线图要求,2020年,基本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即将出台的《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和《中国制造 2025》共同描绘未来十年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蓝图。

    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行业相关产业政策

    机器人系统集成的壁垒相对较低、与上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弱、竞争较为激烈,是国内企业大批量进入的领域。目前大部分厂商主要以细分市场为基础提供机器人设备集成服务。目前,外资集成厂商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国内厂商只占据20%-30%的市场份额,但是有逐渐抢占外资厂商市场份额且向中高端集成业务发展的趋势。

    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到18.9万台,同比增长42.6%。保有量已经超过韩国和德国,但是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个数量还是相对较少。在目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具备巨大的成长潜力。据IFR统计和预测,2015年-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均增长率将达 25%,2017年销量将达10万台;到2017年末,中国机器人保有量将超过40万台,达到世界第一水平。

    据IFR统计,201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59.7亿美元,其中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市场份额为37%,专业服务机器人为63%。专业服务机器人全球销售额约为37.7亿美元,销量约为2.42万台,销量比2013年的2.17万台增长11.5%。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2014年全球销售额约为22亿美元,销量约为470万台,销量同比增长17.5%。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这类贴近C端(消费者端)的产品销量大、单价便宜,而专用机器人的销售额依旧占据了服务机器人市场份额的63%,销量小,单价高。

    据IFR估计,2014-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其中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可达189亿美元,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可达110亿美元。销量方面,2014-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需求总量将达到3160万台/套,其中专业服务机器人销量13.5万台/套,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3150万台。

    二、核能核电重启,我国核电建设发展空间广阔

    2014年我国核电发电量为1,305.80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总量的2.39%,在核电国家中处于较低水平(美国、俄罗斯的核电占比分别为 19.4%、17.5%)。我国的节能减排压力以及国家能源结构与发达国家之间差异,将促进我国核电建设的快速发展,未来我国核电建设发展空间广阔。

    截至2014年末,我国投入运行核电机组 22 台、装机容量 1,912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6台、装机容量2,946万千瓦。根据发改委、能源局、环保部 2014年印发的《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核电建设的目标是:2015年运行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力争2017年底运行核电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按照此目标推测,2015-2017年,平均每年将新增在建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对应约10 台机组, 总投资额近1,200亿元。

    根据目标相对保守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2014年国务院印发),我国核电建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按照此目标推测,2015-2020年,平均每年将新增在建装机容量600万千瓦,对应约6台机组,总投资额近720亿元。

    2015年以来,中国核电行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除了为巴基斯坦承建5 台核电机组的项目以外,还相继与英国、罗马尼亚、阿根廷等国签订了核电建设项目,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ACP1000)开始走出国门,在巴基斯坦、罗马尼亚、阿根廷实现落地。未来,随着新兴市场地区对电力能源需求的增加,核电势必成为重要的电力来源,中国核电技术具有性价比的优势,国家推动核电走出去的意愿强烈,中国核电的出口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三、高铁需求仍然旺盛

    铁路是我国战略性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之一,是国民经济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对铁路的固定资产投资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稳增长的重要措施。根据铁路“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万公里,比2010年增长2.9 万公里,同比增长85%,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的高速铁路网也已经成型,“十三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将有所放缓,规划的新增里程数较“十二五”期间有所下降,但投资额仍保持在2.8万亿的高水平上,因此未来五年,受益于铁路投资的铁路装备制造企业的市场总需求将保持在稳定且较高的水平上。

    我国的铁路和铁路装备经过多年的发展,高速铁路的公里数已经占到世界的一半以上,而且形成了强大的铁路建设和铁路装备制造产业,中国强大的供给能力与一带一路国家对铁路的需求之间高度契合。中国已经提出泛亚铁路、亚欧铁路、中亚铁路的规划,并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目前,中国的铁路相关出口已经中标或已与外方达成共识的项目包括美国西部快线、 中老泛亚铁路、中泰铁路等。在中国高铁建设的10年间,零部件国产化的进程也在持续推进,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国产零部件制造商也将充分受益。

    中国铁路最近签订的海外铁路项目

    目前中国已有22个城市建成并运营轨道交通线路,已有39个城市经国家批准建设轨道交通,规划总里程超过6880公里,到2020年,具备建设轨道交通条件的城市将达到50个左右。“十三五”期间,城轨里程将新增加3937公里,较“十二五”期间新建里程增加14.18%。城轨交通列车和相关零部件制造企业将受益于城轨建设热潮的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