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创业“风口”,吹起珠三角产业链
越来越多的订单是新兴的个性化智能硬件产品,他们已从和创业团队一起尝试中尝到甜头,连富士康这种大型代工厂也都开始尝试小批量生产。
全球硬件协作开发平台HWTrek的CEO王仁中最近两年常跑欧美,从2012年底他发现,硅谷的创业者不再只关注互联网而都开始谈论硬件,并“迫切需求”“懂工厂”的人。
硬件创业热潮的兴起,让创业者渴求供应链资源,而王仁中初期寻找到的台湾厂商则暴露出“反应速度慢,价格高”的问题,“他们长期和欧美合作,所以太标准化,有点死板”。
这对于智能硬件几乎是致命的。“很多智能硬件产品比较像流行品,传统制造商按照使用三年的要求去设计生产一个产品太过严苛,因为这些产品的质量、耐久度等都有着不一样的需求”,王仁中强调,制造环节的反复验证中,一些产品还没来得及制造出来,“风口”就过去了。
而珠三角的硬件厂商则早已习惯迎合上下游产业链的需求。“山寨”时代衰落后,深圳厂商能接到的大订单越来越少。
珠三角产业链最大的特点是响应快速,愿意和客户一起尝试,这种特质非常契合硬件创业者的需求。今年初,国际创客手中流传一张《创客地图》,地图上描绘中国深圳的华强北元器件种类繁多,是全亚洲数一数二的电子元器件集散地,创客们可以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买到绝大多数想要的东西,让创意最快变成现实产品。这种吸引力让全球最大的硬件创新孵化器HAXLR8R都从硅谷搬到此地。
诞生于深圳,创立24年的迈瑞医疗也是这种产业链快速响应能力的受益者,对于成为全球医疗设备创新领导者的经验,迈瑞旗下检验设备部门国际市场总监徐克文表示,成功得益于深圳电子产业完善,迈瑞能根据医院要求迅速应对,不断开发出新产品,最终在市场赢得先机。
在采访中,葛振纲的手指一直不停在手机屏幕上划拉。作为龙旗电子(惠州)有限公司董事长,葛振纲认为,手机产业的每一个新动向,既可能是淘汰现有技术的“危”,也可能是拓展新业务的“机”。与此同时,几位远道而来的客户正在会议室等待。这家全国最大的手机方案设计商无时无刻不在“响应”着上下游产业对其ODM(原始设计制造商)能力的需求。
2002年成立主攻功能机的龙旗电子已将创新突破的重点放在手机产业的若干细分技术上,如今它正与富士通联合研发拍照速度更快、拥有光学防抖技术的摄像头,其研发的电子墨水显示屏预计于近期面市,柔性屏和3D投影则将在2016年下半年完成研发。与以前的代工不同,龙旗可以包揽手机产业链上品牌和营销之外的几乎所有环节。
“如果说硅谷是全球技术创新聚集地,可以接触最前沿的信息,那么深圳就是拥有非常密集的电子产业供应链资源,可以把技术快速转化为产品”,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认为。
珠三角从原来的生产制造中心悄然转变成全球最快的设计、创意成果转化中心。王仁中表示,当下很多硬件创业的产品在前期验证时就有问题,这样方案商就显得相当重要,而珠三角产业链最大的特点就是响应快速,愿意和客户一起尝试,这种特质非常契合硬件创业者的需求。
创新命题
过去10年,来自珠三角的“中国制造”,攻占了全世界70%的鞋和玩具市场,50%以上的个人电脑、手机、彩电、空调以及40%的纺织品市场。
然而,中国制造仍处于产业链分工里较为低端的环节,在体现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产品设计与研发环节,智能制造的实施方面,中国企业的身影仍是凤毛麟角。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中国企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就是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制造业的服务化。这一点对于“世界工厂”的珠三角尤其重要,如何利用制造优势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这一命题的解答也将为制造大国中国如何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稳定增长带来前沿的实践和探索。
珠三角答案
华为、大疆们选择从硅谷“挖角”最优秀的设计和技术人才,以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价值,龙旗电子则选择从OEM变身ODM,一举拿下一款产品从研发到制造的全过程。
这种制造业的服务化正是珠三角制造企业的现实选择,在欧美仍然具有源头创新和技术领先优势的情况下,珠三角制造正从单纯的生产中心转变为设计、创意成果的转化中心。依靠自身完备的产业链,更快速更低成本地实现制造方案,以符合全球创新浪潮对创新产品转化更高的效率要求。而更进一步,这种生产性服务业的提升还会成为吸引上游设计、技术人才聚集的优势,最终实现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很多硅谷人尤其是做硬件的创业者,越来越多地往深圳跑,深圳的企业也慢慢向硅谷发展,这种变化的方向趋于融合。
这种制造体系和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甚至不断吸引着海外创业者来到珠三角,其中也包括作为创新中心的硅谷。2015年,深圳创业型的创客和带有兴趣爱好的创客加在一块已超1万人,其中不少为海外创客。据统计,2013年深圳引进海外留学人员首次突破3000人,而到2015年上半年,深圳引进留学生人员达到3192人,同比增长56%,创历史新高,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员6万余人,“留”字号企业已超过3700家,超亿元产值30余家。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经常往来硅谷,他注意到,在硅谷显而易见的创新源头等优势外,其短板也非常明显,“除了英特尔等高端的CPU等产品,硅谷几乎没有什么制造业,一个电子产品打开,只有处理器这一片是美国的,其他的零部件都在台湾、深圳等地生产”,而著名的苹果手机也在包括深圳在内的多家富士康工厂生产。
这种现象被樊建平称为“产业链空心化”:硅谷的高附加值创新产业集中的特点使得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无法生存。而硅谷的这种“空心”却为占据制造业底端的世界工厂——珠三角的崛起带来机会。
“以深圳为例,其整体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在创新产品的实现上,深圳、东莞、惠州等地所代表的珠三角则拥有更强的产业链,它们让创意更容易和更快变成产品推向市场。
柔宇从创立之初就在深圳和硅谷同步设立总部。而越来越多的硬件创业者也都从全球来到深圳。
曾任雷锋网驻硅谷记者,现为致趣科技(Mixtile)首席布道师兼海外业务负责人的王星频繁往来深圳和硅谷之间,每个月会在硅谷呆一周,他告诉记者,“对于更多的创新型硬件企业来说,考虑到成本、速度、供应链的完整性等问题,深圳仍然是首选的生产基地,对于硬件创业者的吸引力极强,一些硅谷硬件创业者不仅迁往深圳长期居住,而且还开始学习中文”。
在全球范围内,珠三角的创新中心深圳被越来越多地和硅谷进行比较。在创新理论中,创新的要素被认为主要有四个,分别是创新者、机会、环境和资源。其中重要的一环除了源头创新外,还需要把技术和产品的可能性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形成创新产品的能力。
硅谷被公认拥有明显的源头创新优势。樊建平说,深圳有硅谷级的企业家,但源头创新上却很弱。“即使有光启、华大这样的企业,但是太少,没有从点到面”,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国辉如是说。而在创新产品的实现上,深圳、东莞、惠州等地所代表的珠三角则拥有更强的产业链,它们让创意更容易和更快变成产品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