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e-works总编黄培
主持人:e-work总编黄培
图2 圆桌会谈邀请的嘉宾
嘉宾:(从左往右)
惠普公司工作站产品部华东区产品经理施冲
武汉开目信息技术公司副总经理彭义兵
PTC公司资深业务拓展经理陈超
青铜器软件CTO董奎
安世亚太副总裁徐劼勇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顾新建教授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数据信息部PDM项目经理李学
主持人: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智能制造时代的产品创新之道”,第一个问题是:各位如何看待智能制造的本质和主要特征?首先请顾老师从学术界专家的角度讲解一下。
顾新建:智能制造是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制造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人工和智能的优势,相互协同。这也是机器换人的过程,目前来看,智能制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个渐进发展、不断进化的过程。
李学:对于这个主题大家一直在讨论工业4.0下的智能制造,目前吉利面临的是新研发体系的构建。西门子是PLM的实施供应商,吉利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在吉利目前成立了工业化的工厂,包括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吉利作为大型整车厂的代表,信息化的发展比较快速,从业务的角度来讲,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还需要不断完善体系。吉利的工厂分布在各个地域,包括网络融合和对接,工艺的仿真、虚拟验证是吉利明年主要研发规划的方向。今天会议现场有很多学术界、供应商的前辈,希望各位能从信息化落地的架构角度进行讲解,希望将智能技术借鉴到吉利的研发体系中。
徐劼勇:研发体系与智能制造是紧密结合的。如何理解呢?首先是整个需求如何传达?如何做判断?在过程中用什么方法做决策?如何执行?执行的效果反馈形成体系,整个层面来看是一个大的过程,但始终紧密围绕制造的各个环节。
董奎:青铜器软件离开制造已经快12年了。前段时间,我在北京碰到一个创业团队,围着人的脚拍了十张照片,通过拍照可以获取客户的脚适合穿什么样的鞋子,误差精细到2毫米以内,个人认为这就是智能制造。
主持人:现在还有更高级的,正面拍一张,侧面拍一张,就可以进行虚拟试衣。
陈超:我认为智能制造首先是个广泛的概念,它讨论了研发、制造、运营和服务,不仅是字面上制造环节的智能化。第二,从智能角度而言,智能制造一定是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现在企业提到了工业4.0,但很多企业先要进行工业3.0、2.0的补课,因为很多企业尚未形成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核心的技术联合。在智能制造中,可以用到很多数字映射技术、大数据技术进行落地。
施冲:从一个硬件厂商的角度,我认为智能制造的概念应该是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模式。就像硬件,十年前用的是组装电话,十年后几乎都会考虑品牌电话,这就是制造业行业的竞争,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会带来更高的效率和市场占有率。
主持人:智能制造首先要考虑智能装备的应用,从增材发展到复合加工,设备与设备之间形成智能化的长线,企业首先需要面对空间的联网、数据采集等问题。工厂与工厂之间有物流衔接的问题,进一步讲就是智能化的供应链,同时还有智能化的服务,最终目的智能制造是开发智能化的产品。
第二个问题是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企业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带来了哪些变革?首先请陈超做解答。
陈超:PTC是软件行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尝试者,从传统领域向物联网转变,目前来看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主要对企业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变化。起初企业的生态和研发处于一个地域,随着全球化,如华为、联想甚至很多军工企业都产生了全球化的现象,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很好地支撑异地化的协作。从物联网技术来讲,车间的指导、成本物资等的管理体系越来越满足我们对体系的要求,企业可以大量应用互联网技术,使设备、传感器、加工中心形成联合体,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顾新建: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人、知识的决策,决策以后会产生大数据,这会带来哪些变化呢?首先已经产生了用户参与,这方面最典型的是小米;然后会变成透明的企业、透明的供应链,让大家充分知识共享,协同创新,创新者可以得到及时、相应的回报,实现国家提倡的“万众创新,大众创新”的局面,这可能更有意义。物联网技术让人们了解产品的使用过程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李学:吉利从今年6月就与其他公司合作了车联网的项目。阿里巴巴和淘宝在中国为什么这么火?其实中国市场的用户群体非常广泛,用户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快速响应的确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从未来销售的角度,整个吉利的研发、ID未来目标定位都要与物联网融合,未来吉利要快速实现项目。从吉利物流配送的角度,我认为当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所有零件供货的状况就像顺丰快递一样,可以快速看到产品缺什么零件,零件配送到什么地方会导致滞后整个排产计划,这方面吉利未来可以通过车间智能实现智能化制造。
主持人:第三个问题,企业要实现从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工艺设计、制造、产品运营乃至报废回收再利用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需要解决哪些关键问题?
徐劼勇:针对第二个问题我想补充两句: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让信息得到快速的获取、推送。在产品制造的过程中,整个需求快速传递,包括企业在需求获取阶段模式的变化,如大众可以参与;研发模式得到变化,更多人可以参与进行个性化设计;产品的设计开发模式,如在工艺和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控制的模式也可以变化;甚至产品的完善过程也可以变化,其实这些都是根据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提供的信息所产生的改变。
第三个问题,我认为是需求共享,中国真正要做大,制造业要成功转型,一定要走这条道路。如何做好竞争?需求是第一位,其次为研发过程中研发的完善。在中国,很多企业可以提出需求,但实际上就是做不出来。所以,企业要想实现信息集成,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需求,二是设计过程中设计空间的开放。
董奎:跟徐总一样首先分享下我对第二个问题的看法,物联网技术距离我们其实很近。上次拜访柳工的时候,发现柳工已经可以监测挖掘机状况,可以预测未来的销售数据、维修数据以及中国的GDP走势,这就是物联网的一个很浅显的概念。在与美的接触后,发现在整个PLM产品创新中我们还有很多细节工作可以做,比如PLM中有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器件规划,实施前动用一个部门的力量都没有做好,这次实施完成后企业就实现了这个功能。美的今年的销售虽然只增长了2.2%,但利润却提升了25%,由此可见,真正的工匠气质带来的效益更可观。
陈超:我有两方面的理解:PTC主要从事PLM领域,之前主要是设计阶段的集成,如CAD与CAE的集成,互联网集成后PTC所从事的行业范围大大扩展。在这样的前提下,企业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标准”和“规范”。企业在多个部门之间、多个环节之间统一标准做系统集成的时候标准是否一致?昨天我在一个企业中看到标识都没有统一,何谈数据打通呢?信息化经过了多年的建设,有不同的标准,工艺的、物流的,如何很好地结合呢?一方面我们需要有好的架构维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有系统把这些都连接在一起。
彭义兵:关于信息集成,我比以前乐观很多,因为现在的信息系统很多时候是对制造环节技术信息的集成,有了标准就可以很好的进行信息集成。也就是说,有了统一的标准,模型、信息集成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施冲:企业要实现信息集成,我认为必不可少的是信息安全和信息共享。首先安全对于制造业企业特别重要,因为一旦出现恶性竞争,企业就无法正常运行。安全体系的建设主要是对核心部件和系统的共同维护。第二是信息共享,信息化年代企业应该把各自能分享的信息进行共享,带动中国制造业的腾飞。
主持人:所以企业要用惠普的软件。10月份我们去德国考察,德国专家认为现在工业4.0最核心的是互联,各种各样的互联,现在车间里有多种主线、多种标准,所以自动化提出了OPC标准。刚才提到了工业安全问题,实际上国家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安全信息中心。
顾新建:刚才大家提了很多技术与信息的问题,我认为在信息集成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大量信息是失真的、造假的,这些信息导致了供应链的不协同,比如零部件造价不一,不讲质量。所以我认为目前要通过信息集成、大数据,透明的供应链、企业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上午的圆桌讨论就先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