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讯 > 国内资讯

用一张图描述智能制造

发布时间:2017-01-15 作者:郭朝晖  来源:蝈蝈创新杂谈
关键字:智能制造 
我用下面这张图描述智能制造的逻辑。

    我用下面这张图描述智能制造的逻辑。纯粹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智能制造的逻辑

智能制造的逻辑

    1、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共同理论基础:控制论。

    控制论核心的概念是反馈。我们把反馈理解为“信息感知、决策与执行的统一”。当然,这种能力是在学习中获得的,并以知识的形式沉淀下来。控制论提出的背景是研究动物和机器的差别、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学派。其他学派往往偏重单一要素(决策或者学习),控制论强调的是知行合一。我把“信息感知、决策与执行的统一”称为“运行逻辑”。

    在我看来,控制论可以成为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共同的理论基础。传统控制理论一般针对数学模型相对明确的简单对象。对于自动化生产线这样复杂的对象,要先进行分解和标准化、变成若干简单的、容易建模的部分。我把“流程化、标准化、数字化”称为自动化(产线)的构筑逻辑。

    我认为,推进智能化,要继承和借助这两个逻辑。

    2、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演化

    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变化是ICT技术推动的。ICT推动力表现在:感知范围和深度的加强、计算能力的加强、存储能力的加强。这种推动引发了一系列后果:决策涉及到的范围尺度和复杂性大大加强了。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让我们进入了智能化时代。

    范围和尺度变化后,智能化的执行更偏向通过“协同、共享、重用”调动资源;智能制造的价值创造往往体现为“大范围优化”——“协同、共享、重用”就是跨时空优化的手段。时空跨越以后,就需要调动资源的权利。调动资源的权限需要通过组织流程、商业模式的创新来实现。这样,智能制造的相关观点就联系起来了。系统尺度变化,“快速响应”的特色就显现出来了。

    智能化也更偏向于决策、从而代替白领的(重复性)工作,知识管理的重要性自然就加强了——根据构建逻辑,流程、标准是最基本的知识。为此,我们要把许多决策过程流程化、标准化、数字化——这时的流程改造,要想到共享、协同和重用。要代替白领的枯燥工作,就会体现出“以人为本”。

    从“大范围优化”的角度看:优化的效果与知识和信息的质量密切相关。而大数据与知识有密切的关系。对于两者的关系,我的认识是:大数据的在最大作用不是产生知识,而是让知识的质量提高。知识数字化以后(而不是留在人的头脑中),就会变得明确起来。借助大数据,可以采取PDCA的方式不断循环优化,从而提高知识的质量。

    智能制造首先关心大尺度的问题,但大尺度的问题会给小尺度提出需求,从而促进自动化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