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讯 > 国内资讯

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牛鼻子”

发布时间:2017-11-09 作者:孙韶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关键字:实体经济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我国未来经济建设定下了总的纲领,未来我国经济建设都将紧密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目标展开。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我国未来经济建设定下了总的纲领,未来我国经济建设都将紧密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目标展开。

    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的重要背景,源自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个大背景下,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总的纲领,十九大报告同时作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六个方面的具体部署,可以理解为达成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目标的六条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特别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提升供给体系质量,都与实体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当前,我国经济供给侧和需求侧不匹配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是亟待出清的过剩产能和难以突破的资源能源瓶颈,另一方面则是高品质生活品和高精尖生产品的短缺不足,部分高端消费和高端生产还要依靠进口。供给面无法适应需求面的矛盾日益凸显。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之后,需求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品位和品质,有个性的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正因如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摆上了突出位置,十九大报告中也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任务的首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做去产能的“减法”,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的“加法”,同时在创新要素投入上做“乘法”。

    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也都离不开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这条主线。转变发展方式,是要从过去资源过度消耗、生态严重破坏、部分产能严重过剩的数量型扩张主导转向素质提高、质量提升为主导。优化经济结构,就是要从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转换增长动力,则是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当前,我国新经济新动能正处于从量变逐步向质变转化的关键转折期。客观来看,我国实体经济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实体经济总体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在产业融合发展等诸多方面,还面临一系列突出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环境约束。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制造业部门负债率高、部分产业产能过剩、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供给不足等若干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系统性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根基,只有根基牢才能枝繁叶茂。实体经济的发展理应成为当前经济的着力点、发力点、聚力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牢牢把握住发展实体经济这条主线,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着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生产要素结构配比的调整来获取我国经济列车前行的新动力。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