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讯 > 国内资讯

沈烈初:关注制造过程和被制造产品本身

发布时间:2016-09-07 作者:刘雪梅  来源:互联网
关键字:智能制造 
德国工业4.0的着眼点、关键点是什么?工业4.0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什么?它突破方向最有可能在哪里?

    德国工业4.0的着眼点、关键点是什么?工业4.0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什么?它突破方向最有可能在哪里?目前来看,它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一段时间以来,德国工业4.0与智能制造在全国制造业界引起巨大反响。据闻,在相当一些德国企业尚未清楚工业4.0的情形下,国内舆论宣传与国外相比,甚至更加普遍,声音更加响亮。那么到底什么是工业4.0?它将带给现代中国装备制造业界什么样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形下,当前的中国业界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应该做些什么?

    作为中国机械工业领域老资格的领导者之一,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沈烈初以其数十年的从业经验,特别是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底,以及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德国工业4.0以及未来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意见及建议。与之交流过的一些企业界人士评价,这是一个自工业4.0概念提出以来,国内有关对其诠释与理解十分到位的一篇文章。只有经过认真思考、踏实调研、有深厚专业背景以及对行业深刻理解和洞察之人,才能产生如此有针对性、有见地的意见。

    “智能制造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在考虑企业效益(指质量、成本、交货期)的前提下,用投入产出经济学理论审视实施智能制造。

    中国装备工业现阶段还在于加强科学化、信息化管理,距离智能化尚有很长一段过程;智能制造发展需要全方位人才。

    沈烈初先生根据学习与调查实践,归纳德国工业4.0的主要内容:即1.0为机械化;2.0为电气化、半自动化;3.0为信息化,即高度自动化、少人化;而4.0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了,即虚拟实体系统CPS(cyberphysicalSystem),也有人翻译为信息物理系统。

    沈烈初认为,首先要认识我国国情。我国制造业水平不同于德国,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工业4.0可作为参考而不能简单复制,必须通过实践和总结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成功之路。

    智能化首先需要高度信息化

    沈烈初说,工业3.0是信息化、高度自动化、少人化,而工业4.0应该是高度信息化(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构成CPS系统。“三化”发展呈序列顺序进步,高度信息化向智能化过渡,这一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完成。

    他非常形象地描述到,数字化是将物体特征或工艺过程转化为数字描述或数学模型。网络可以看作为信息高速公路,沈烈初说,没有信息的网络,类似没有汽车的高速公路。没有网络,信息就无法高速传递,互联互通。信息化即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融合,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和信息利用。所谓物联网,就是人或物这样的实体用数字描述,通过互联网进行物与物、物与人、人与物、人与人四维互联互通。

    辨别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最简便的办法是:前者是管理的开环系统,后者是管理的闭环系统。智能化是在信息化基础上实现系统的自组织、自记忆、自诊断、自决策、自适应,使系统在更佳或最优情况下运行,因而需要建立大量的数据库,建立各类数学模型或专家系统,而且信息必须是实时采集、加工、通信和处理。由此可以看到,智能化的发展是一个漫长、不断改进与完善,进而发展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通过实施一两个专项就可以变身为智能制造了。

    “中国制造2025”中的十大高端装备都要求定位在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之上,这就要求同时也要使其生产、制造过程实现“三化”管理。

    在沈烈初看来,智能制造的“三化”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而制造过程的“三化”,实际上应该是两个领域,提供产品制造的装备和制造过程。首先是装备的“三化”,其次是制造过程的“三化”,这两个概念有很大不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智能制造即产品制造过程的“三化”,是建立在提供装备的“三化”基础上,有这样的“智能体”作为前提,才能实现智能制造。装备的“三化”水平,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各行业“三化”的水平以及实现的难易程度。

    沈烈初同时强调,单机制造构成不了生产力,只有成套才能真正发挥生产力的作用,因而装备单机实行“三化”过程中,要注意通讯接口,可与上下游设备互联互通、信息交换及时、共享。对于成套设备来源于不同企业的,如何“三化”更加重要。

    辩证看待实体制造和虚拟制造

    沈烈初说,我用一生获得的经验教训是,就技术论技术,很难真正推进技术进步与发展。虚拟设计、虚拟制造是一种手段,是为实体设计、实体制造服务的。信息技术发展到现在,有可能用计算机推演千百种方案进行比较,取得最佳方案后,再变为实体设计与实体制造,开发出新产品,再验证修正完善。这就可以大大缩短研发周期,节约研发资金。新产品定型后,再用计算机推演得出最佳制造过程,从而安排实体制造的工艺及生产。尽管这样,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为研发与制造过程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在这里仍然需要有经验的设计师、工程师、制造工艺师决策和干预,这样才能做出好的产品,才能保质量、降成本、缩短生产周期。

    计算机运行的海量数据,其基础采集必须来源于实践和实体,所谓大数据、云平台,都是将海量数据经过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为实体制造与实体设计服务的。

    只有实体制造才能生产出产品,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用各方面需要。

2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