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讯 > 国内资讯

智能制造的几个深层次困难

发布时间:2016-12-26 作者:郭朝晖  来源:蝈蝈创新杂谈
关键字: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与全局型的优化有重要的关联。

    有位学者曾指出,智能制造与全局型的优化有重要的关联。我们认同这种观点:互联网让我们具备在更大范围内迅速获得并传送信息的能力、计算机实时计算能力的增强,为推进大规模复杂优化创造了条件。

    这个认识看似平庸,其实大有可取之处。它启发我们如何找到智能制造的价值空间:智能制造不能离开现有条件凭空产生;现在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是智能制造可创造价值的地方。所以智能制造和精益的思想有关联:或许可以看成面向更大视野的精益。

    但是,要推进全局或大范围的优化,还涉及到三个基础条件:现实世界中的信息能否转化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信息;优化所需的知识和算法是否合适;计算机是否被赋予调动资源的权力。这三个要点对应我们在《三体智能革命》中定义的最初级的智能。

    第一个问题是感知问题。传感器可以测量基本的物理信号,却未必能得到直接用于决策的信息。比如,我们可以测量温度和震动信号,却未必能知道设备状态是不是正常的。最近,人工智能领域的信息感知很热,但在工业界这个问题应该对应“软测量”技术、是一个人们已经研究多年的领域。随着大数据条件的具备,这个技术的迅速发展是可以期待的。

    第二个问题涉及到决策领域。其关键是知识的数字化、模型化。十多年前,王洪水先生就说:把人的知识放到计算机中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如果可以把人的决策知识放入计算机中,就可以不断地完善、修订、补充,让决策的科学性不断地增强。按照这个逻辑,计算机完全可以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胜过最优秀的专家。工业界的优化和模型,就是这个方面的工作。ICT技术为这个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这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需求。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硬件、轻视软件、更轻视知识的积累,对知识的数字化、模型化关注不足,很多人也不愿意贡献自己的知识。与国外相比,我们推进智能化的难度很大,这就是原因之一。

    第三个问题是执行的问题。要具备执行力,就涉及到组织流程和商业模式的改革。

    现实中,前两个问题与最后一个问题往往形成一种“鸡蛋悖论”:技术问题不解决,就难以进行组织流程改革;不进行组织流程改革,技术问题就难以解决。这种“鸡蛋悖论”一定带来很多麻烦,但并不是不可解的:在发展中解决问题、通过矛盾分离解决问题。

    智能制造的推进应该从易到难、价值驱动。其中,最简单有效的情况是:问题关键在于某一个方面,如“信息集成”或者组织流程改革,其他条件都是具备的。这时,“鸡蛋悖论”是不存在的,推进智能制造往往是投入少、见效快的办法。

    但是,如果面向未来建立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为智能制造的发展创造条件,去消除感知、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去直面“鸡蛋悖论”、去系统化地思考问题;不仅要砍柴、更话时间去要磨刀、造刀。这就像下面的这张图所揭示的:要到达理想的目标,就要花点时间去修桥补路。

    这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关键要看企业的魄力和眼光。只有这样做了,智能制造才会是一场革命,而不仅仅是持续改进。当然,这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做的。

本文为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任何人未经原作者同意,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e-works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 如有异议请及时告之,以便进行及时处理。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