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讯 > 国内资讯

行业大佬的AI布局

发布时间:2016-12-25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关键字:AI 
从电商巨头京东到芯片大鳄英特尔,从科技老牌微软到云计算新贵阿里云,在人工智能备受追捧的2016,试问还有哪个巨头未曾为它着迷。

    从电商巨头京东到芯片大鳄英特尔,从科技老牌微软到云计算新贵阿里云,在人工智能备受追捧的2016,试问还有哪个巨头未曾为它着迷。

    人工智能红遍全球 细数那些为AI着迷的大佬们

    2016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AI成为广受关注的行业热词。虽然目前业界并不处在一个良好的投资状态,但AI 技术依旧被认为是下一个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突破点。也正是基于此,人工智能才引来诸多科技巨头为之着迷。

    京东:产业布局再上一层楼

    一家电商企业,京东到底为什么要闯进人工智能战场呢?其实今年双十一的“无人仓”计划并不是京东第一次布局人工智能,几年前其在人工智能领域就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布局,从零售行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打造了适用于各环节的机器人,包括物流机器人、JIMI智能客服机器人、信息合规机器人、军演压测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的背后都是京东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和京东多年的积累。但人工智能只是手段,京东只是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来进一步的提升整个零售行业的效率,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

    阿里云:人工智能驱动新制造

    在2016年10月的杭州·云栖大会上,马云提出“5个新”将会冲击很多行业。关于新制造的定义,马云的说法是“未来30年制造讲究的是智慧化、个性化、定制化”。那阿里云又是如何借助云计算来驱动新制造的呢?制造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基础设施的云计算化,阿里云的思路上结合工业互联网对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的要求,在完善公共云基础平台建设的同时,通过混合云的方式实现和工厂已有系统和数据中心的整合。除了云计算外,阿里云还为制造业提供了人工智能ET,使得工厂的机器及制造出来的产品也具备ET大脑,通过公共云的普惠计算能力以及物联网技术方案,协助制造业智能升级,这是阿里云ET在“新制造”领域的新动向。

    英特尔:探寻AI应用突破口

    这两年英特尔一直在进行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探索,到今天英特尔的战略已基本清晰,接下来的几年,英特尔将会全力推进。据悉,最近英特尔一直在无人机、机器人、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精准医疗到中国制造2025、体育等这些领域活跃,而这也是英特尔未来所要聚焦的八大重点领域。这两年英特尔思路正在发生变化,也许有些东西不一定需要芯片,而是IP,需要感知技术,需要算法、需要平台等等都是英特尔可以做的,英特有这样的能力而且还能够盈利。包括大家看到的目前的英特尔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英特尔提供从芯片、开发工具、平台以及优化型的开放框架以及解决方案蓝图等。

    微软:抢占全球AI制高点

    而作为全球性的科技巨头,微软在人工智能的布局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今年9月30日,由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领导的微软人工智能及微软研究事业部正式成立。这个部门广泛涵盖了微软研究院、微软信息平台部门、必应和小娜产品部门,以及环境计算和机器人团队,拥有超过5,000名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而微软近期推出的一系列产品与服务中,也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缩影。在如今这个科技巨头纷纷发力人工智能的时代,微软的这一系列举措无疑是在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希望借此提升自身实力,与谷歌、联系、苹果、英特尔等众多实力企业相抗衡,抢占全球AI的制高点。

    联想:深挖人工智能潜在机遇

    联想创投集团最近几年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重点投资了安防、自动驾驶和数字化医疗、3D打印等领域,希望借助人工智能带来的潜在巨大机遇来实现自身战略转型升级。10月26日,联想云服务集团正式对外发布了其通信运营服务品牌“懂的通信”,同时发布“懂漫游”、“大白话”、“糖豆儿”等五款懂的家族通信产品和服务。不仅如此,联想还推出了基于超融合架构推出智慧医院解决方案与第一款3D打印机小新L20。12月7日,联想推出第三代智能聊天机器人小乐,目前,联想服务相关团队正在开发第四代智能聊天机器人,促使其完成从“喂养”到“自主成长”的蜕变。

    百度:驱动产业爆发点到来

    近日,权威调查机构麦肯锡发文指出,百度正在驱动中国人工智能行业进入“爆发临界点”。未来,百度将推动中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航者。作为中国人工智能的驱动者,百度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当前,百度语音识别准确率高达97%,已经赶上甚至超越谷歌、微软及亚马逊等同行竞争者。除了语音识别外,百度的其他关键技术,诸如:核心计算技术、算法、数据集采集等也在推动百度人工智能产业的大踏步向前。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