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讯 > 国内资讯

中国版工业4.0:三十年内建成工业强国

发布时间:2015-03-13 作者:ecnc 
关键字:工业4.0 工业强国 
十年过去了,“中国制造”依旧遍布全球,但变化却在逐渐发生。人们发现,中国制造的小商品少了,以高铁、核电、电信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正在不断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

  2005年,美国自由撰稿人瑟娜·波基奥妮曾发表一篇题为《一年不买“中国制造”》的专栏文章,讲述了她家在一年里不购买“中国制造”的日子。文章最后,波基奥妮坦承,十年后,她可能根本就没有勇气尝试一年不买“中国制造”的日子。

  十年过去了,“中国制造”依旧遍布全球,但变化却在逐渐发生。人们发现,中国制造的小商品少了,以高铁、核电、电信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正在不断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

  与此同时,国际上也正在兴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其中德国提出的“工业4.0”就是典型的代表。中国制造业该如何抓住这一时机实现战略转型,真正实现从工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强国?本届政府开出的药方就是“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

  “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与德国工业4.0相比,有哪些差别?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接受中央媒体记者集体采访时,对此予以了详细解读。

  苗圩认为,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订“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件大事。“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这也是在历史上我们时隔150年之后,重新又占据了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位置。”

  苗圩认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还没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产业发展还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亟待突破。另外,中国还应该有一些重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根据这个思路,中国工程院150多名专家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战略论证的基础上,又花了一年多时间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这个规划大体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我们也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战略,"中国制造2025"也就是三步走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有路线图也有时间表。”

  苗圩说,待国务院审批通过发布后,工信部还要组织工业行业认真宣贯这个纲要。这个纲要的主要内容大致是几个方面:第一是强调创新驱动,第二是质量为先,第三是绿色发展,第四是结构优化,第五是人才为本。通过实施规划纲要,我们为后两步走奠定好的基础。通过这十年的努力,我们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在苗圩看来,“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既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中国和德国工业发展的水平不在一个起点上,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德国实现工业4.0也需要8-10年,德国在时间上和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大体在一个时间段。从内容上看,德国工业4.0和我们前期提出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有异曲同工之处。如果说有什么不同,就是我们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不同。德国总体处在从3.0到4.0发展的阶段,我们的工业企业有些可能还要补上从2.0到3.0发展的课,然后才能向4.0发展。”

  不能忽视制造业

  今年“两会”上,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在我们看来,李总理强调发展制造业意有所指,近几年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困境、行业普遍不景气、制造业结构问题和升级压力突出,应该是李总理此番讲话的重要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服务业的发展、金融业发展以及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去制造业”的倾向。劳动力、土地、环境、能源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中国制造业发展举步维艰,利润越来越薄,很多资本开始离开制造业。

  资本市场对制造业的态度是一个观察窗。TCL董事长李东生日前在“两会”上对此大叹苦经。李东生称,工业融资很难,大部分投资基金是不看工业的,他们不愿意把钱投到长期产生价值的工业领域当中去。TCL要增资57亿,却不获市场青睐,李东生向投资者“上门磕了无数次头”,才得到投资,其中,国开行背景的国开投投了15亿。与之相比,互联网领域获得融资却容易得多。资本冷落工业的原因,李东生认为主要是整个工业利润率、回报率偏低。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工成本上涨,都导致工业成本上涨,对很多制造企业构成较大的压力。此外,外资把一部分制造业转移到国外,在国内供应链采购数量相应减少,使得国内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挤压了相关企业的利润。最可怕的是,由于工业投资回报率偏低,多年来在实业界打拼的企业家萌生退意,改做投资或者其他的业务,不愿意再干实业,这几年民营资本投入到工业的比例要远低于投入到服务业。

  中国过去号称“世界工厂”,虽然中国面临产业转型,但在可见的时间内,人口众多、市场巨大的中国,还是应该守住“世界工厂”的基本定位,区别只是在于做哪一个级别的“世界工厂”。安邦(ANBOUND)智库团队过去提出过“世界工厂”2.0、3.0、4.0的理论,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是沿着制造业轨迹不断升级。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如德国、日本、美国等,都拥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和制造能力。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今后的发展,应该以制造业发达的德国为标杆,强化并保持强大的制造业。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服务业的繁荣和占比扩大是一个规律,低端制造业在全球市场转移也是一个规律。中国现在已出现类似现象,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转移都在发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必须要在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中国是大国经济,应该拥有而且能够支撑庞大而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又是“世界市场”,这为中国的工业体系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拉动。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尤其是制造业),没有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很难说中国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强国。

  在2014年公布的全球十家最赚钱的企业当中,中国有4家企业入榜,全部都是国有商业银行,而没有一家工业企业。而入榜的另外6家外国企业中有苹果、三星、微软三家电子制造企业。这种差别的确发人深省,中国最赚钱的企业是依靠金融资源堆砌的国有银行,而最赚钱的国外企业却是依赖创新的电子制造企业。对中国来说,工业是中国经济的必然基础,也是未来难以放弃的支柱型产业。

  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是升级版的中国制造。该战略的一条主线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中国制造2025”还有八项战略对策——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这些对策展示的方向,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所在。

  发展升级版的中国制造是非常重要的策略,打造先进的制造业就是做强中国经济的脊梁。如果忽视制造业,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在忘本! 

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