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庆召开的“2014机器人产业与制造工业融合大会”上,多位业内商家透露,与前几年钢铁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因素不同,当前装备制造业的经营压力主要来自人力成本,机器人被视为行业转型的“救星”。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院地合作办主任、重庆机器人首席专家何国田表示,“当前我国制造行业已迎来‘刘易斯拐点’,发展机器人将成为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
人力成本上涨
“这两年行业的市场需求相比前几年有一定回暖,但企业的日子并未好起来。”3月27日,在重庆召开的“2014机器人产业与制造工业融合大会”上,立洋机电工程有限公司代表王怀文告诉说到,“现在接单子不难,但人力成本上涨快,每单的利润率相比以前平均下滑了两成”。
事实上,王怀文所在企业的经历并非孤例。人力成本上涨压缩行业利润空间,已成为悬在装备制造企业头顶的一把剑。
一位不愿具名的广东制造企业人士表示,当前接不接订单对公司而言没有太大的差别,“成本高,利润上不去,接了也是白忙活”。
多名参展人士认为,由于装备制造业的门槛不高,价格战等恶性竞争一直存在,人力成本的上涨很容易成为压倒中小装备制造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何国田指出,目前人力成本已超越原材料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最大成本支出,同时产业链纵向发展缺乏均衡感,制约了产业向高端方向转型,如果不加快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行业利润空间还将进一步被压缩。
“就我了解的情况,现在不少企业已开始着手解决成本高企的问题。”王怀文表示,装备制造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智能化升级成为主要方向,机器人屡被企业提及。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05年~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同期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达25%;与此同时,包括重庆、天津、上海等10余个省市也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当地重点攻关领域。
融合需加强创新
在2014机器人产业与制造工业融合大会上,不少参展商提及,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攸关企业未来行业地位。
上述广东企业代表告诉记者,目前在深圳、顺德等地,已诞生了一大批机器人制造企业,“一些转型比较早的企业在做工业机器人方面已经比较成熟,每年的业绩增幅都在50%以上,这是很多传统装备制造企业无法比拟的。”
记者梳理部分装备制造上市公司财报也发现,机器人产业对业绩表现有着重要意义。巨轮股份2013年净利润为1.68亿元,同比增长50.29%,其2012年净利润为1.12亿元,同比下滑了21.40%。值得注意的是,在业绩增长较多的2013年,公司机器人产业开始贡献利润。此外,亚威股份在去年11月公告称,拟购买徕斯公司部分机器人技术,介入该领域;同时,重庆机电控股也在近期提出将进军机器人产业,并计划拿出营业收入的4%用于科研投入。
“现在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在不断增加,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使用的年增速在30%~60%,特别是在装配、点胶、搬运、焊接等工业领域的使用量增幅明显。”何国田说,这也为机器人产业的增长提供了支撑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名业内人士倾向于“机器人为中国制造业救星”的观点,但王怀文指出,“工业与机器人融合有着天然的契合性,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创新研发,不然也会令中国制造沦为机器人时代的代工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