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讯 > 国内资讯

机器人红利将弥补人口红利消失后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3-06-19 作者:ecnc 
作为世界最大工业国,工业生产占据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部分。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同时,我国的劳动力数量在未来也会有相当程度的萎缩。因此有专家学者提出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终结,并对中国未来经济条件持悲观态度。作为解决方案之一,也有专家提出未来中国应当更加注重“机器红利”从而弥补人口红利消失后所带来的问题。

  机器人是一个综合学科。机器人生产厂家往往并不是自己生产电机、传感器、计算机。而是采购专业生产商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是纯粹的民用品。外国厂商可以采购到的,中国厂商一样能采购到。因此,从硬件技术上讲,并没有什么难以逾越的门槛。

  有意思的是,美国也有一些政客提出,美国应该利用机器人领域的领先优势,打败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从而获得工业的复兴。

  中国和美国,谁又能更加便捷地利用到“机器红利”呢?这个问题颇值得一谈。传统上认为,当一个国家人口不断上升时,社会劳动力供给就会不断上升。由于纯消费的人群大大小于提供劳动力的人群,所以社会财富积累会上升,经济会持续发展。

  然而这种看法首先就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这些劳动力究竟能带来多少价值。

  曾有一些经济学家提出过这样一种无厘头的看法,即“未来中国的人口红利将消失,而印度的人口红利还将持续,因此印度未来经济一定能超过中国”。这种看法之所以可笑,是因为它没有看到一个劳动力所能创造的价值,是与其接受到的教育水平直接相关的。

  虽然偶尔也有小学文化的人成为高级技术人员、跨国企业创始人等等,但从整个社会平均来看,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能够创造的价值才越大。随着一个国家产业等级的上升,其对劳动力的要求也就越高。现在给美国空投两百万文盲,这给美国带来的不是人口红利,而是社会经济压力。因为这些人能够创造的价值水平远远低于美国平均水平,他们必须接受各种各样的社会福利才能在美国社会生存。

  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样的。未来几十年,如果给中国一堆文盲或者小学文化水平的人员,他们能够从事的工作将极为有限,其工资收入也会受限于起价值创造能力而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这样的结果就是社会贫富差距极大,从而趋于不稳定。要维护社会发展,中国就要额外支付这些人的福利。这就给社会发展带来了阻滞作用,而不是红利。

  因此,必须保证有着相对充分的教育,机器红利才能够生效。没有受过教育的新增人口,是社会压力而不是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