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峡汽车水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泵股份)建于1952年,在西峡、南阳、郑州、芜湖、重庆、上海等地设有6家全资子公司和一家控股子公司,主导产品汽车水泵、排气歧管、涡轮增压器壳体、电子水泵等畅销30多个省市自治区,分别为上汽通用、上汽大众、一汽大众、长安福特等40多家国内企业及通用、福特、康明斯、大众、菲亚特等20余家国际企业配套,或进入其全球采购体系。
由于国内汽车配件市场日趋饱和,西泵股份的主打产品——汽车水泵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30%,行业竞争在不断加剧。为此,西泵股份一方面开发、服务好国内重点客户,另一方面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而美国福特、德国戴姆勒奔驰等国际客户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追溯乃至互联网应用水平的严格准入条件限制,让不少供应商望而却步。
基于《中国制造2025》作为制造强国战略背景,结合两化深度融合应用的实际效果,西泵股份越来越意识到,只有通过提升整体信息化水平,才能达到国际客户的准入要求。
升级信息系统: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新任务
作为一家有着65年历史的传统制造企业,西泵股份长期重视信息化建设,先后投巨资建设了包括CAD/CAE/CAM/PLM与ERP、销售订单对接(EDI)、立体仓库(WMS)在内的多种信息系统,它们在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创新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效应。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原有信息网络及运行能力已跟不上企业发展要求,问题日益凸显,例如,各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孤岛现象严重,财务、生产、技术等各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共享,物料编码不一致,工作效率低下;分公司之间财务相互独立,不便于管控;此外,公司人工每月一次下达生产计划,无法灵活调整,准确率低,存货积压大。
同时,在与福特、戴姆勒奔驰等国际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对方物流信息(MMOG)和质量体系(Q1)认证等方面的严格要求,也对当时的业务与信息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个全面、统一、先进的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工作愈加紧迫地摆在西泵股份决策者面前。
这也是所有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必由之路。
西泵股份的“互联网+”之路
2015年6月,西泵股份决定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于2015年10月与用友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启动公司信息化升级战略工作。
随后,西泵股份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急需先行”为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目标,在合理分析各阶段以及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之后,分三阶段对项目推进。
第一阶段从2015年10月到12月,完成BOM规则制订和搭建等,基础设置统一规划,2016年1月,所有8家公司启用财务、供应链业务一体化;社交化协同系统友空间和人力资源基础建设同时进行。
第二阶段:2016年1月至9月,总部等本地四家公司实现生产、成本上线和外部系统接口搭建。
第三阶段:2016年10月12月,外地三家公司生产、成本上线,所有业务全部在系统上运行。
“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系统达到设定要求并且运行正常,为西泵股份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西泵股份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孙定文认为,信息化建设成效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集中体现。
西泵股份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孙定文。
——首先是实现了财务、供应链、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发货、内部交易全流程协同,整个集团财务制度统一,核算流程统一,资金统一调配,八家公司成为一个整体,财务数据共享,报表自动合并,内部交易简单化,业务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承上启下、相互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