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5日上午,e-works2017春季德国工业4.0与智能制造考察团一行来到了日耳曼重卡巨头——曼(MAN)工厂参观,探秘这个运用尖端技术铸就一流品质的行业大佬。
考察团MAN工厂展示厅合影
MAN是著名的重型卡车生产商之一,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的曼恩商用车辆股份公司是曼集团旗下最大的股份公司,也是世界领先的商用车制造商和运输方案供应商,MAN商用车辆股份公司产品种类覆盖中/重/超重型卡车、特种车、城市客车、豪华车、高端发动机和车用零部件等,生产基地和服务网络遍布世界各地。
MAN集团全球网络
MAN发展至今已经有超过250年的历史,1897年,在MAN工作的“Rudolf Diese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柴油发动机,从此柴油机便以他的名字命名,MAN的这项发明可以说是今天商用车诞生的基石。作为全球领先的商用车生产厂商,MAN的足迹遍及世界许多国家,产品以其先进的技术,过硬的质量得到肯定。1983年,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引进奥地利斯太尔91系列重型卡车技术(1989年MAN商用车辆股份公司收购奥地利斯太尔卡车公司),为中国重型卡车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MAN在中国日渐成熟。如今,中国已经成为MAN的重要战略市场。
MAN发展历程
此次考察团一行参观的MAN工厂所在地是1937年购买的宝马的生产基地。考察团一行经过三个小时的参观,了解了MAN 重型卡车的生产组装过程,包括生产车间、流水线及装配,以及应用AGV优化了材料和生产流程,还了解MAN体系,自动化生产,参观全程都有MAN专业技术人员陪同讲解。在参观的过程中有些感受,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
感受一:工业4.0并非强调的是无人化,而是人机协作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MAN在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深度确实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MAN工厂的卡车生产超过95%是基于订单生产的,在产线上可以看到不同颜色,不同型号的产品在同一条产线上进行有序装配,同时作业的指导以及相关的工艺文件也能与生产的产品同步,制造柔性较强。另外,产线上大量应用了AGV设备,并可以实现自动循环应用;通过电子看板等实时数据展示的设备可以对生产过程信息的实时监控;作业指导和工艺文件也通过工位的显示设备展示,实现了无纸化等等,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产线上工人数量较多,各个工序人工参与度很高,纸质的工序流转卡与电子信息同时存在的现象。
总体来说MAN的工厂自动化程度算比较高,但远没有实现自动化的全面覆盖。在MAN看来,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搬运机器人移动大型组件这样的应用可以减轻工人搬运之苦,同时可以减低搬运环节时间和人力的浪费。而对MAN而言,不同型号的重卡部件安装都有其特殊性,在每天产量并不高的情况下,一旦全面实现自动化,无论是从经济成本或是生产效率提升的性价比都无法达到生产效率与控制成本的平衡,所以更多的时候通过人机协作的方式开展生产,能实现生产效率提升和最大限度控制成本的双赢。这在某种意义上也符合工业4.0的理念,国人可能在此是存在理解的偏差的,无人化并不是工业4.0的目标,通过人机协作提升生产下利率和柔性才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