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能工厂

京华电子搭建“互联网+LED”智能工厂 助企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6-10-02 作者:佚名 
一个LED筒灯,六个零部件,四个灵巧的小机器人接收指令后次第行动,短短几十秒就完成了组装、锁螺丝、焊线等一系列的装配任务。这是笔者在石家庄市京华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看到的一幕。

    一个LED筒灯,六个零部件,四个灵巧的小机器人接收指令后次第行动,短短几十秒就完成了组装、锁螺丝、焊线等一系列的装配任务。这是笔者在石家庄市京华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看到的一幕。工程师王志军告诉记者,这是公司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经验,引进“工业4.0”理念,正在建设的“互联网+LED”照明柔性制造项目。

    “‘工业4.0’这个概念,目前国内LED企业还没有一家把它运用到生产运营上。我们投入3000万元建设了一间这种概念下的LED照明智能工厂,预计在2017年底建成第一条生产线。”石家庄市京华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连忠说。

    京华电子成立于1999年,从最初借款创业、租房子办公、在地下室手工装配的小公司,已经发展成高端LED应用产品系统完整解决方案的综合运营商。十几年间虽然一路坎坷,但其在LED产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产品结构调整,成功从制造型企业向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型。

柔性生产线实现“私人定制”

    “工业4.0概念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自动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智慧工厂。”负责产品研发的公司总经理远松灵告诉记者,2015年初,公司开始研发这个全新的模式,并重金引进了先进的丹麦优傲机器人应用到生产线上。

    在该公司“互联网+LED照明柔性生产模式”车间,王志军正忙着和同事们在先行建成的最小组装单元做机器人的装配研发工作。他告诉记者,将来生产线建成后,用户可以通过该公司的网上商城选择自己喜欢的灯具下单,工厂通过自动化仓储选配料,进入这条生产线就可以由机器人“闪配”,然后出货,实现真正的“私人定制”。

    “传统的制造业模式是单品海量,造成市场上品种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进而打价格战形成恶性竞争。”远松灵说,“柔性制造,不再是简单复制,而是可以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建成后,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用户订一件和一万件是一样的,可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

    频繁切换生产种类,生产效率如何呢?远松灵表示,智能机器人和简单的机器换人不一样,它可以有效识别配件的大小、质量、位置、是否有损坏等。在传统的LED产品生产模式下,生产5000万元产值需要至少200个工人劳动一年,而如果运用这个概念建设新工厂,可以将这一人数减少到30人。“公司计划建设4条柔性生产线,将大大节约人工成本。”

高科技助力产品上高端

    创业十几年,梁连忠带领的团队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发展道路,而这全是凭借对LED产业的认识和执着追求。

    据京华电子公司外联部经理李宁春回忆,公司最重要的一次“创业”,便是2004年投产LED照明产品。“当时的LED照明市场前景非常光明,但产品鱼龙混杂。经过市场调研和论证,领导层决定放弃薄利的低端产品,全力进军中高端市场。”事实证明,正是这次“突破”,成就了之后年均销售8450万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该公司总投资1.7亿元的LED应用产品产业化项目正式投产,这一项目的4项成果均通过了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的科研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行业内最高奖项“中国LED创新产品和技术奖”。

    插件、回流焊、表贴、检测……在表贴车间,记者看到,年轻的工人们正在几条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前忙碌着。“以前的设备,每小时能贴7200点,现在则提高到了2万多点。”拿起一块刚刚贴好灯珠的电路板,表贴岗位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1平方米2万多点为例,新的设备能1小时生产1平方米。而在过去,至少要3个小时。

    今年7月,该公司承担的“LED智能照明技术工程实验室”项目顺利通过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验收。在建设期间研发了一批小间距、一体化封装等生产工艺技术,并完成了铝基集成式户外全彩LED显示器件的科研成果。

    “公司新一轮发展将积极从产业链的下游应用向中游封装延伸,努力实现上下游的融合。”远松灵说,“公司将通过不断细化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加大创意比重,推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此外,还计划通过技术、成本攻关,推动100吋以上、真正的高清电视进入中高端家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