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制造业转型存在挑战与机会并存。工业4.0和工业大数据等新的工业技术的不断涌现,让“中国制造”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本届中国制造千人会(MIC1000)首次聚齐来自学界,产业界,互联网业和金融行业等不同领域的30位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制造业7大关键性问题。富士通作为一家制造型企业,同时也提供一些ICT的服务,富士通中国副总裁兼北京公司总经理汪波分享了企业发展中间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包括在解决这些问题中间发现的好的方式方法。
富士通中国副总裁兼北京公司总经理汪波
富士通目前是一个高度互联的世界,整个商品、服务贸易不断增强。大部分零配件,或者中间件产品,在中亚地区,无论是中国、日本、韩国的话都是主力军,在东南地区50%的出口,60%的进口。我们使用的一些产品应该来说不仅仅是中国制造、日本制造、德国制造更应该说全球制造。
另外一方面,包括手机,无线终端的应用,整个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3亿,如果把富士通数码相机、游戏终端、平板电脑全部涵盖在以内,汪波指出,整个全球出货量将达到100亿。
什么是物联网,我们也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从计算机互联,到最近几年移动互联通过手机、平板。必然会涌现出大量的数据出来,我们处在大数据海洋的时代。如何的运用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去把握现状,更好的预测未来。此外,如何把我们的通过网络检控产线的数据,如何更好的把握品质,包括产品的复杂状况,通过用这些技术就可以更好的预测,产线上哪些设备可能出现问题,在整个设备出现问题之前,及时调整,保证产线的顺利工作。这样的发展方式,会对人的生活产生正面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我们都在谈ICT,以往大家认为ICT不外乎企业在进行发展,效率提升的工具,或者是个人工作效率的提升,但这是一个误区,汪波强调,在高度互联的世界里面,ICT不仅仅是提升一个企业或者个人的效率,更多的会贯穿我们从产品最初的研发设计,到生产、服务。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把数字化,包括ICT的技术运用到自己的整个企业各个环节之中,是数字业务化这是一个关键。
在高度互联的世界中间,万世万物的互联,和我们以往的很多时代是不太相同的,工业时代是以人为本,更多的是依赖于我们的技术者的个人能力、才能,各个客户不同的需求定制我们需要的产品。
“这个时代的问题是什么呢?首先会依赖于整个的技术,所以很难产生一种大规模市场,很难满足人们广泛的需求,同时创造性也是非常有限的,进入工业化时代革命,包括劳动力、人力,成为生产要素的一部分,导致了人的创造性收到了约束。到了如今高度互联的时代是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认为是再次回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核心就是手工业的时代人的创造性和工业化时代的效率能够更好的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满足更多的个性化需求。这个中间的一个关键就是如何的打造一个数字化的生态系统。
接下来中国制造2025,我相信很多同仁对国家提出的纲领性文件或多或少都有了解,在我们看来是如何比肩、日本、美国、德国等制造强国,首先第一步是中国制造2025。”汪波说道。
尽管本质是大同小异,但德国和中国不同,在基础上相距德国较落后,尤其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经济拉上去,但是环境也很突出,所以中国制造2025有突出的一点就是绿色发展,这点和德国工业4.0有所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