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智慧工厂概念带动的整合风潮,让乙太网路成为工业领域的重要通讯技术,除了共通性的要求之外,连线企业后台资讯系统如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规划(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及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的整合性需求,透过系统的整合规划,灵活调整资源,迅速进行生产作业,达到生产IT化,降低人工作业,催生工业「智慧化」的崛起。
智慧化需求整合前后端成重点
这也造成制造智慧化的新一波热潮,尤其在2013年德国在汉诺威自动化展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为题,启动工业4.0计画后,生产模式将由批次量产转向接单后生产,落实智慧生产(Smart Production)、绿色生产(Green Production)、都市生产(Urban Production)。
当然,此一趋势并非近期才有,随着产业装备及流程工业的诸多需求的变化,但由于设备层控制需要即时控制,乙太网路会有封包碰撞的问题,即时性不如传统汇流排技术,但汇流排技术在快速生产上已逐渐不符需求,2001年贝加莱推出的POWERLINK之后,目前工业乙太网路藉由特殊即时技术,整合运动控制等相关控制应用;接着如SIEMENS的PROFINET技术,Rockwell则在原有的DeviceNet和ControlNet技术上发展了Ethernet/IP技术,而Bosch Rexroth则继续沿用SERCOS应用层和标准乙太网路的SERCOSIII,除此之外EtherCAT、SyqNet及CC-Link IE等不同工业乙太网路技术百家齐鸣。
图1 乙太网路导入工控领域的速度越来越快
工业级乙太网路导入工业环境的速度相当快,但高频宽的应用主要仍在影像传输部分,一般认为工业乙太网路导入系统的最大好处,还是在系统稳定上,有相当大的助力。
@Quote:生产系统首重稳定,一切的设计考量必须以此为优先。
在工业通讯面向上,即时通讯的确占据主导地位,但以短期内来看,以乙太网路维架构的即时通讯,仍然不会存在某项技术能够一统天下的局面,毕竟传统的汇流排技术仍占据主流,因此这项技术在目前状况下,未来几年继续存在的可能性仍相当得高,整合乙太网路与现场汇流排的技术仍是主要的模式。
目前乙太网路在工业领域多建置在管理层,底层如感测器、仪表,还是使用汇流排技术,不过也有厂商将乙太网路延伸到控制层,例如加大频宽,降低封包的碰撞机率,或者提供不同的即时技术来满足即时通讯的需求,像POWERLINK、PROFINET、Ethernet/IP均采用了独立帧技术,即每个主站和从站均发送标准的乙太网数据包来进行即时沟通,而SERCOSIII和EtherCAT则采用了称之为集束帧的传输机制。
不过这两者并无孰优孰劣的问题,选择即时乙太网路技术必须通盘考虑,不仅考量技术的性能与功能设计,也要基于自身市场的定位来选择合适的技术,这必须考虑市场的未来动态发展,以及实现的难易、成本、技术的持续创新、以及可以提供的技术支撑,但相较于应用的需求,通讯介面的「开放性」或许是更重要的考虑因素。
由于工业乙太网路的开放性保持,是自动化厂商必须强调的特性,加上高规格的工业乙太网路协定,对于自动化系统的创新与发展将造成阻碍,如果在规划时就将系统限定在一定范围,工业乙太网路的即时性与稳定性即可兼顾,这也是不同市场思维所造成的解决方案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