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迈向“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智能制造成了中国制造业领域最热门的词汇。正泰旗下各产业凭借30多年的深厚制造经验以及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的制造理念与方法,以“互联网思维”不断探索突破、重塑传统制造业形态, 一大波由正泰出品的“互联网+”新制造形态、新发展动力正在形成。
近日,历时近1年时间全新打造的正泰新能源杭州智能工厂(以下简称“杭州智能工厂”)第一块光伏组件板下线, 标志着代表当前国内光伏行业最高制造水平的组件智能工厂正式进入量产阶段。杭州智能工厂基本具备了工业4.0所要求的大部分智能要素,在硬件设备、生产工艺、工业软件等方面都展现了智能制造的强大动力,开创国内多项光伏组件最高制造水平先河。
据正泰新能源晶硅制造事业部副总经理韩玮智介绍,杭州智能工厂厂房使用面积约4700平方米,引进以及自主集成了全套国产化自动光伏生产设备,在组装制程中集成使用大型重载机器人,以最合理的方式布局整条生产线,车间作业人员从最初的三百多人精简到一百人以内,人员缩减2/3,同时实现产能230MW。
六大“智能元素”集成——“更先进工厂”
智能元素NO.1——在线激光二维打码 通过激光注入的方法,对每一块组件产品在生产伊始赋予终身唯一识别的二维码。制造过程中,这个二维码将作为实现柔性制造的信息载体。在进入每道工序之前,都会有相应的在线扫码枪对组件进行自动扫描。生产控制系统则根据预先设定好的信息,选择相应的原材料进行使用,或是切换相应的工艺参数。后续,用户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追溯每块组件制造过程中的原材料、工艺、设备等信息,还可查询每块组件的每日发电数据记录等,实现大数据全程追踪。
智能元素NO.2——质量异常提前预警 所有设备的异常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有一个渐变的过程,通过大数据监控的方式,可以从“病症”源头抓起,对异常状态提早预警。杭州智能工厂正逐步对所有设备的关键参数安装传感器进行24小时全天候的数据采集和监控。比如,对一台串焊机来说,其中一个重要的设备参数就是机械手的真空度,一旦真空度偏离正常区间,就会放歪片子产生不良品。因此,工厂对该参数进行监控,随时掌握渐变过程。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将自动发送邮件和短信给负责工程师进行处理,从而提升产品的良率和质量。
智能元素NO.3——柔性制造 依托正泰IT团队正在自主开发和优化的CCS中央控制系统,杭州智能工厂未来将实现多种不同规格产品的同时生产制造。中央控制系统可以将已有的多个系统进行互联互通,实现从生产排单、原材料下单采购、制造过程、成品出货整个环节的全程信息控制和管理。在制造过程中,中央控制系统还可以反向控制每一台机器。比如在层压工序,每块组件扫描二维码后,系统就会自动分配不同规格的组件到相应设备进行层压,或随时切换每台设备的工艺参数,以匹配不同型号组件的工艺条件。整个过程不仅不需要人工干预,而且可满足客户个性化的定制需求,从而实现差异化销售。
智能元素NO.4—— 工艺结果在线自动全检及结果的自动判定 传统的组件工厂,多数工艺结果只能抽检,部分检验手段也是通过人工而非机器。依托先进的制造技术,杭州智能工厂可在制造过程对组件进行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将逐步实现八大规定工序的全部自动在线全检,以及结果的自动判定。以层压后的交联度测试为例,正泰合作引入了全自动交联度测试仪,实现了参数的在线全检,且测试结果受SPC系统监控,如遇异常情况,MES系统会停止当工段作业,并将立即自动发送邮件或短信给负责工程师处理。
智能元素NO.5——物料运输无人化 物资搬运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而在杭州智能工厂,通过AGV无人驾驶小车实现了物料运输无人化,仅此环节便实现了20多人的人力精简。工厂专门开辟了一块AGV无人驾驶小车总站,并配有自动充电桩。工厂将所有可能通过的路径用激光的方式固定好,如果哪台设备的原材料即将使用完毕,中央控制系统会自动发信息给AGV小车的管理系统,小车系统根据情况会下达指令给一辆AGV小车。接到任务的AGV小车从仓库拉上原材料,自动运输到所需设备位置,实现原材料的全自动补给。对于半成品,如果某道工序产生不良品,系统也会自动发信息给小车管理系统,接到任务的AGV小车会把不良品接运到修理间。
智能元素NO.6——透明工厂 杭州智能工厂在整个车间安装了71个360度旋转的高清摄像头,实现了整个工厂无死角覆盖。所有监控的图像会上传到云端,通过安装专用APP,管理者可以在电脑、PAD、手机等任何终端随时看到车间里每个角落的动向。未来,杭州智能工厂还计划引入视频画面分析系统和作业人员位置监控系统,每个进入车间的人员衣服都将会植入RFID芯片。通过大数据分析,可指导工厂进一步优化作业路径和精简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