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能工厂

美的生产转型 蜕变靠智能工厂

发布时间:2016-08-08 作者:佚名 
关键字:美的 智能工厂 
智能制造,堪称美的此轮转型中的关键词。在今天的移动互联时代,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智能制造是美的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

    在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中,电饭煲、空气净化器、智能马桶盖这些主妇生活中的家伙什儿,将成为“改善消费供给”、“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等高大上范畴里的对象。“低质低价”的中国制造,必须被历史封存。

    摆在企业面前的,不仅仅是品质提升问题,更深层的,其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自我改造。

    主打产品为电饭煲的美的,几十年来在国内白电领域低调扩张、埋头深耕,其电饭煲市场占有率十几年保持第一位。靠的正是产品领先。然而,这还远远不够。

    产品领先,要在未来得以精进和延续,必须以更卓越的效率来驱动。从2011年提出“精品工程”战略,以打造品质为升级目标,到2014年确立“双智战略”(智能制造+智慧家居),推进由传统制造向以互联网思维驱动的智能硬件制造转变,再到2015年启动“机器人战略”,试点智能工厂,打造整个生产制造过程的柔性化、自动化、智能化,这一切已经显示:作为国内白电三巨头之一,美的已经投身于一场大张旗鼓的全新变革之中。

    智能制造,堪称美的此轮转型中的关键词。“在今天的移动互联时代,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智能制造是美的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一向务实低调的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打破沉默,誓言让美的变革见成效。

    回望2015年,深陷低谷、哀鸿遍野几乎成为中国制造业的真实写照。然而在方洪波眼里,传统企业没有困境,如果企业不转型,就已经进入困境。

    是的!中国制造业大规模、低成本制造的模式已经失效,如何找到新的竞争力?如今德国倡导工业4.0,日本坚守工匠精神,那么中国拿什么参与世界市场竞争?以中国制造为代表的家电企业又该如何开启全新的制造之路?

    对于千亿级大型制造企业,转型何其难!而早在前年,方洪波曾去阿里巴巴请教马云。得到的回答是:转型就看你董事长想不想,就看你的决心。

    智能制造解读|美的蜕变

    放眼国内整个家电行业,这是一份提振人心的成绩单:

    身为家电三大巨头(海尔、美的、格力)之一,美的集团2015年实现营收1384亿元,同比微降2%,但净利达127亿元,同比提升21%。在家电行业整体“寒冬”的背景下,美的业绩却逆势上扬,表现再度抢眼。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的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这已经是其连续三年来(2013-2015年)保持这样的盈利水平,且连续16年来保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但是,漂亮的数据仅仅代表结果。而对于一家营收过千亿的传统家电企业,在行业早已进入微利时代,业界同行或陷入增长瓶颈、或出现亏损的态势下,驱动美的有效增长的动力来源是什么,更值得探究。

    从传统制造转向智能制造,是趋势,困难也在所难免。这场基于智能化的改造升级,对于专注白电业务48年的美的,到底会改变什么?

    产品转型,靠品质驱动!

    一台台、一排排的电饭煲整齐划一,被摆放在检测车间。一台电饭煲在上市前,需要经过20万次的测试。插上电源,电饭煲的盖子“自动”打开、关闭,如此重复着,每天24小时不间断。

    而在电饭煲更早的研发阶段,研发人员将搜集来的各品牌电饭煲拆分,其中不乏备受青睐的日本产品,拆分后的部件多达188个,为的是进行细致彻底的研究……最终,使得一款拥有8层内胆和12种烹调方法的电饭煲顺利上市。

    这就是美的最具“工匠精神”的事业部之一:电饭煲事业部的真实场景。专注开发,让美的电饭煲在国内市场有着第一位的市场占有率——42%,并连续十几年遥遥领先。在美的生活电器展厅,展示着让其引以为傲的各种白色家电。

    或许美的很想对吴晓波说:美的电饭煲并不输给日本品牌。

    美的生活电器事业部首席产品经理,号称“煮饭哥”的黄兵,为开发一款智能电饭煲,光是为试验内锅的涂层,就要在实验室里至少煮上千锅米饭。如今,他已经练就了一种特殊技能,“一锅饭好不好,需要优化哪个参数,我用鼻子一闻就知道。”黄兵笑言。

    从2004年毕业加入美的,80后的黄兵用12年的研发经历来佐证他对品质的执著:“我们一天最多要煮100多锅米饭。每一锅要吃上两三口,相当于我一天吃10碗米饭,在工作中就把中晚饭给解决了。”扎扎实实做产品,反映在美的研发人员身上就是这么专注。这是美的几十年来的务实风格所熏陶出来的。

    但是品质,也不能完全依靠事迹来打造。吴晓波写于2015年的那篇马桶盖博文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反响,所昭示出的市场印象分,依然在警示着美的和整个中国家电业。

    日本人的自信是有理由的。在《中外管理》参观美的生活电器事业部后的第二天,同样获得此次“走进美的”活动机会的日本每日电视台记者发文称:“对于去日本‘爆买’的消费者而言,人气最高的就是电饭煲。中国的消费者追求的产品是高价格、高品质的日本制造。”

    事实也正如美的电饭煲开发团队负责人所认识到的:“过往中国产品靠的是低价竞争,但这个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看重品质是不是好。”这正是对吴晓波那篇博文的重要注脚。

    而此前,方洪波曾经坦言:中国家电企业在最美好的年华,失去了转型升级的最佳战略机遇期。过去三年中国白色家电企业与世界顶尖家电企业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在工业4.0大潮下,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出路,必然是在智能制造指引下的品质升级。

    现在,美的每年有60-80亿元人民币的投入,全部投在技术和产品上。这显示出方洪波在战略上的务实精进,顺势而为。

    更值得一提的是,研发已经被美的提到更前端。电饭煲就是最好的例子。美的每年要花110万元买大米,美的生活电器工程师不断地进行烹饪测试,两年内煮掉2吨大米才交出一个充分沸腾翻滚方案,研制出多段IH加热的电饭煲。

    只有品质上去了,才意味着产品在市场上具备更高的溢价能力。而今,美的能够在营收略降的情况下,实现净利润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就是产品平均售价的提高,“每年提高2-3个百分点”。美的副总裁王金亮坦言,对比一下钢铁、煤炭行业,它们的价格水平呈大幅下滑,加之产能过剩,所以导致企业亏损。而美的产品价格却在平稳上升,为什么?正是通过砍掉低端产品,压缩低效产能,向中高端升级等举措,才换来利润增加两倍以上的成绩。

    中国制造企业如何从过去的高增长,步入现在的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水平转型,美的实际上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实例。当然,如果中国这样的企业再多一些,中国“智造”的升级前景会更加灿烂。

    在此过程中,看不见的投入、积累,还有各种困难都需要面对,然而这些努力还不够。对于智能家电,如电饭煲,不仅仅靠技术来打造品质,一如黄兵所说:“电饭煲是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三者结合才能打造出一款好的电饭煲。”美的下一步会在这个层面上着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