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处在产品换代过渡期、深化改革阵痛期、管理提升攻坚期“三期叠加”当中的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犹如一只蛰伏的蝶蛹,在不断的探索与改变中积蓄破茧的力量,科技先导,创新变革,以现代航空智能制造的崭新形象,回应时代与使命的召唤。
管理·蝶变
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的机加厂房是一座具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厂房,这里曾经昏暗拥挤,大部分设备老化,很难找到现代工业文明的感觉。人们很难将这里与现代化航空企业联系在一起。
然而,林左鸣一行此行调研的第一站就选择到这里。走进厂房,现场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厂房显得宽敞明亮,现场干净整洁,生产井然有序,俨然是一派现代航空工业企业的生产场景。林左鸣感慨地说:“与三年前相比,这里真是大变样了。”
是的,就是三年前大飞机研制最为紧张的时刻,林左鸣到西飞慰问,看到机加现场杂乱无章、切屑遍地,甚至还有日本昭和年代的设备在使用。这个现象曾被他当作“笑话”在集团一些干部中谈起。或许,这个“笑话”在别人听来并没什么特殊意味,但对西飞管理层而言,却是一个巨大的刺激。
2014年,中航工业启动AOS管理试点,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管理层觉察到,集团领导将AOS定义为一场运营管理的革命,我们绝不能被落下了。通过积极争取,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挤进了试点企业名单。
为了正确领会AOS的精髓,把握管理变革的方向,总经理何胜强深刻剖析运营管理和干部职工思想观念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倡导推进AOS管理的22条行动准则。“价值创造高于一切”、“先树专业精神再做人才培养”、“做足100分是本分”……一条条规矩掷地有声,成为公司干部职工行动的“铁规”。
试点工作启动后,公司在部署抓好“1个面、2条线、18个点”试点项目的基础上,在所有生产单位推广SQCDP管理应用,并将生产现场管理改进作为重点突破口,力争在2~3年内实现脱胎换骨的改变。
一年多来,通过扎实推进SQCDP管理,生产现场可视化看板广泛应用,分层例会的日益规范,大大加快了生产现场异常问题解决的速度,零件配套的“细脖子”逐渐得以消除。特别是某型号部装厂房实行工具、工装“形迹”化后不仅显著改善了现场管理,更让人感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气息。为扩大战果,公司以“形迹化”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进生产现场精益改进,一时间,看谁家“形迹”做得好,看谁家的管理更高效,成为干部职工关注的焦点。
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干部中有一个“正能量”微信圈,2015年下半年起这里成为“形迹”管理的“大晒场”。在部装厂、国航厂、钣金厂陆续“晾”出自家的“战果”后,机加的干部们坐不住了。厂长的一封“自责书”交到公司领导手里,他们表示,一定尽快“改变”,做出机加的形象来。随即,机加的干部职工行动起来了。他们充分考虑零件、工具的保护、查询、归置,利用废旧包装箱,自己设计制作工具箱、零件架。许多设计虽然称不上“高大上”,但个个独具匠心,实用而又贴心,立体式、旋转式、抽拉式各显神通,充分展示了干部职工的才华和智慧。
经过4个月的奋起直追,机加总厂彻底变了样:原先遍地流淌的冷却液,随意堆放原材料、工装、工具,堆得高高的铝屑箱全然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色调一致、整齐划一的工具箱、零件架。每天收工后工人们自觉清理现场,工装工具全部按形迹“归位”。老工人杨林全感叹地说:“在厂里干了几十年了,从没想过在这么好的环境下干活儿。”
人改变环境,环境塑造人。林左鸣一边查看职工们这些“奇思妙想的创造”,一边高兴地说,老厂房做到这样真不容易,你们将现场管理做到了极致!我们要向工业4.0走,现场管理这一步必须走扎实,否则绝不可能实现管理水平的跨越,希望你们坚持下去,做出示范,在全集团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