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业革命将要来临。至少,这是德国许多企业与政府领导人的观点,他们用工业4.0的概念开辟制造业的新道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信息技术是关键推动力。未来的趋势是互联网将与制造业紧密联合,21世纪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平台与其他先进计算机科技都将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我们常说的“智能工厂”。
IT科技与制造业的汇合就是工业4.0的目标,德国政府推动了许多项目来发展这项计算化生产概念。德国统一后,苏醒成为一股强大的工业力量。工程学博士Thomas Bauernhansl教授即将在德国法兰克福召开的ISC高性能会议上,讲阐述工业4.0的话题。Bauernhansl教授在德国Fraunhofer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以及斯图加特大学工业制造与管理中心担任总监,他在德国汽车与机械工程行业有八年工作经验,并参与了一系列顶尖制造技术的研发。计算机科技媒体TOP500 News对Bauernhansl教授进行了访谈,他谈到了自己对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个人观点。
TOP500 News(以下简称“TOP500”):自动化对于工厂来说并不陌生,已经存在了几十年。“智能工厂”的概念有何不同之处?
Thomas Bauernhansl教授(以下简称”Bauernhansl“):智能工厂之所以新,不只是因为数字化,还有将智能生产系统实时互联的可能性。只有通过大数据分析,这才有可能实现。
同时,智能工厂也是实现去中心化的重要一步。实体的物理数据将通过传感器的方式获得。智能工厂也将使用全球都可以获得的数据,这必须经过分析和储存。联网将通过数字化通信技术实现,而实体世界中的运营将由人类或者机器人来实现。
智能工厂的目标是根据终端客户,以特定方式来提供定制化服务。只有通过阶层性较弱的网络来互相配合,才能让这种服务在经济上取得成功。
TOP500:这需要应用什么样的计算技术?
Bauernhansl:在不久的将来,利用数据和专业技术来创造价值,将成为所有商业模型的核心。我们的挑战是如何从收集到的大量数据中,自动生成出可用的信息和知识,并且非常经济地管理大量数据。
物联网(IoT)平台是许多新商业模型的支柱,提供了几乎实时的沟通,以及交易的高透明度。
所谓的“网络-物理生产系统”(CPPS)将是智能工厂的关键。相应的层面有三种:在应用层面,信息从生产控制和运营中获取。平台层面是负责各种IT服务的整合。最后,元器件层面提供了传感器、促动器、机器、订单、员工和产品。将这些所有层面结合在一起,就有了数字化制造,用高级科技能力整合社会经济需求。
TOP500:总体来说,智能工厂将如何改变制造商们的竞争趋势?
Bauernhansl:制造商们必须更加灵活和多元。他们必须放弃控制。类似这样的复杂系统没法完全控制,因为智能机器、订单和工具基于动态数据来进行决策。有时候,人们没法理解其内在的决策原因。人们必须得认识到这一点,知道如何控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