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亿打造全流程信息化;
四大平台——大物流平台、电商平台、国际化发展平台、资金平台全力保障;
五大维度:设备自动化、生产透明化、物流智能化、管理移动化、决策数据化的全智能化突破;
C2M概念(顾客面向制造)的制造模式启用,客户从下订单到交货,12天完成,并可通过智能手机或iPad实现订单跟踪。
这就是美的智能工厂,效率驱动“精品工程”的直观体现。
智能制造的本质是通过智能化制造系统,生产出智能化的产品。《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皆指向智能制造。从2011年开始,美的集团开始转型,投资50亿元建设智能工厂。美的对智能工厂的终极构想,是希望全智能工厂内外、虚实均实现互联,最终的目的是品质稳定、成本最优,这也是智能制造的价值体现。
然而,在这场革故鼎新的变革中,相之以往的传统工厂,智能工厂的升级改造经历了怎样的蜕变?智能工厂摆脱了人力束缚,它的终点会是“无人工厂”吗?
智能工厂,摆脱人工束缚
一份来自美的的数据,2011年是美的空调工人数量历史上最多的时候。彼时,工厂工人是5万人,机器人是50台,自动化率为3%。2015年,美的空调工人下降为2.8万人,机器人为562台,自动化率为16.9%。预计到2018年,美的空调的工人将为1.6万人,机器人达1500台,自动化率达50%。而每个月的峰值产品,则分别为300万套、400万套和500万套,持续增加。
可见,随着机器人数量的增加,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的操作工人数量从2011年5万人的峰值下降到2015年的2.8万,2018年将会继续下降到1.6万。
智能化生产,摆脱了人力束缚。
举例来看,在客户端,如果用户想购买一台全智能空调,可以自主定制喜欢的外观颜色,通过手机下单后,App转到业务部门,经过设计转化——计划系统——制造系统——物料采购——生产等环节,再通过物流系统送至用户家中。
而在产品生产端:原来在生产车间流水线作业的“人工矩阵”不见了,取而代之的两条智能生产线、近200台机器人,根据大数据操作显示屏指令精准的完成产品的打孔、切割、安装、标准检测……每一个工件都会有相对应的条码,通过信息化系统识别,机器人会“知道”哪一个零件应该配套哪一款机型,并可以时时监控客户订单生产配送全过程,生产的自动化率,使得品质大大提升。
更重要的是,物流也实现了智能化操作。生产线缺少物料,App自动检测后,由机器人将物料运送到指定目的地。“如果物流实现不了智能化,便不是真正的智能工厂。”根据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副总裁乌守保的介绍,仅仅在空调的外机生产线,就有44台专业机器人,相比过去减少了41个人工操作岗位。尤其在后端包装段完全无人化操作,更是实现了机器人的全流程管控。“以前靠人工,无法确保360度无死角的检测,机器人则可以做到。从贴标签到最后完成包装都是由机器人完成的。”他向《中外管理》透露。
以上这些,只是美的智能工厂的一个缩影。但恰也证明相比较传统工厂,智能工厂打破传统工厂生产线的死板模式,从构想逐步成型。比起普通生产线,从智能生产线上做出来的产品的品质更稳定,更节省人工,工作效率更高。以往人工操作都是模糊的、靠感觉,而机器人操作可以精细到毫米级,将产品质量控制到接近完美的程度。普通生产线更换,需要45分钟甚至更长的准备时间,全智能工厂只要3分钟,这至少可以提升25%的效率。
目前,美的在智能工厂的重大投入获得了初步效果。这样的全智能工厂已在广州、武汉率先试点,计划未来五年全国各地完成升级改造,总投资额达40亿元。智能工厂转型,美的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