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热潮的冷思考

发布时间:2016-05-07 作者:工控老鬼 
关键字:智能工厂 
无论在美国、还是在欧洲、或是日本,构建智能工厂(Smart Plant / Intelligent Plant)正在被全球制造业领域不约而同地选为下一个中长期的愿景目标。

图

    无论在美国、还是在欧洲、或是日本,构建智能工厂(Smart Plant/Intelligent Plant)正在被全球制造业领域不约而同地选为下一个中长期的愿景目标;而工厂智能化作为当前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也得到了业界、学界和政府层面的广泛认同。

  然而,我们却发现,“什么是智能工厂”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标准。不同的人对此都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述。主观有积极推进智能工厂,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工业企业们和所谓智能化工厂解决方案提供商们也都站在自己需求角度、或针对特定目标的实现方式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化解读。

    智能工厂有体量门槛?

  大家对“智能工厂”愿景的细节理解莫衷于是,所以如果有比较中立的相关基金会、非盈利组织,其观点就更容易让众多业界的讨论者与关注者求同存异地达成基本共识。Smart Process Manufacturing基金会,一个关于“智能工厂”话题的国际组织对智能工厂有所阐述,内容主要提及:智能工厂的概念构建是多维度的,它包括工程交接,应用集成,在运营、维护和决策支撑的ERP系统之间的工程协作;客户或监管的远程浏览门户,文档管理和控制。而所有这些解决方案是为了让客户、合同承包商,供应商在统一的信息分享环境下,简化协同工作的流程。提高企业内部外部全价值链的工作流的质量与效率。霍尼韦尔(中国)过程控制部的资深技术专家姜亚春先生也关注到了这个国际组织在智能工厂话题上的论述,他告诉记者:“我认为这个智能工厂基金会组织的概念大方向是正确的,尽管现在这个概念还很难落地。”

  姜亚春之所以认同这个概念,是因为这个概念采用了现在IT发展方向上一个大趋势,那就是云计算。这也就是说,大型生产型工业企业应该建一个平台,就类似Google的安卓或者苹果的应用商店一样,建这么一个庞大的系统放在云端。然后跟这家大企业相关的客户,供应商,或者其他合作伙伴,都围绕这个平台来建APP应用。这其中的潜台词难道是说,建设智能工厂只能是有构建大型信息化自动化平台能力的大型生产企业的专属品吗?姜亚春对此直言不讳,他说:“是的。超大型工业企业才是推动智能工厂的核心玩家,全力打造符合自身集成和协同、知识管理、绩效管理需求的综合智能化平台。而中小企业的角色更多的是大企业建好的平台和规则下,做外围价值链上供应商、配套商应该做的技术升级与改变。”

  如果事实真如姜亚春先生所言,那会着实影响不少对智能工厂概念保持关注的中小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了。争议在于,对于智能工厂的文字拆解上的浅显理解就是智能化的工厂,即:一家工厂的自动化程度到达一定水平之后,通过信息化与自动化的结合,实现更少人因的介入,更智能的机器、设备与生产系统,能实现更加高效、优化的、柔性的生产。这未必与姜亚春重点强调的云计算有直接的关系。作为一个集团而言,多个智能化工厂的管理和彼此之间的信息化通讯才需要考虑通过云平台,但没有云平台就不是严格意义的智能工厂吗?没有供应链整合也算不上智能工厂吗?

  “智能工厂是针对实体而言的,针对一个厂,这种描述没有错,”姜对此回答说,“但是它不可能是静态的,割裂的,不向周围延伸的。对于一个集团公司而言,它一定会有上下游企业,有供应链。工厂里头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上下游供应链上的问题,这包括能源的供应链,把上下游供应链解决好,智能工厂的流程才能真正捋顺,否则可能就很难说了。价值链上的众多外围的配套企业、服务企业,其客观财力及其对构建平台的话语权上,都是根本无法和大型集团级别生产企业相提并论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