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能工厂

从“汗水经济”到“智能工厂” 东莞步步登高有恒心

发布时间:2016-03-24 作者:佚名 
关键字:智能工厂 
步步高20年发展历程只是整个东莞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特别是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要素成本的攀升,传统低端制造和加工贸易难以为继的东莞,坚定不移地登产业之“高”,奔发展之“远”,持续擦亮着“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这首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岭南民乐,日后成为广东东莞长安镇一家电子信息龙头企业的名字。改革开放大潮中,多少耳熟能详的名牌消失无踪,以VCD、复读机、无绳电话起家的步步高,却在不断地创新求变中浴火重生,成功孵化出OPPO、VIVO两大行销全国乃至世界的智能手机品牌,去年出货量分别达5000万和4000万台,均稳居国产品牌手机前十。
  
  步步高20年发展历程只是整个东莞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特别是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要素成本的攀升,传统低端制造和加工贸易难以为继的东莞,坚定不移地登产业之“高”,奔发展之“远”,持续擦亮着“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
  
  谋改革:从“人口红利”到“体制红利”
  
  那智建信(东莞)精密轴承有限公司,总投资5.1亿元人民币,主要从事汽车转向系统的各种精密轴承的生产和销售。在过去,这类项目要落户,办理各种手续最快也需7个月。
 
  然而,2015年3月12日,那智建信在土地招拍挂中刚摘牌,次日工地就忙碌起来。这一项目也创下了从拿地到动工时间最快的“东莞速度”新纪录,它得益于东莞在广东率先启动的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改革。
  
  项目投资建设涉及部门多、审批程序繁杂、审批周期长一直是企业普遍诟病的突出“痛点”。东莞市委政研室、市改革办主任叶淦奎解释,改革以“宽进严管”为主要思路,把多项程序变串联为并联,变先批后建为边报批边建,使项目投资建设整体审批时间减少3至6个月,辅之以企业依法承诺制、备案制和事后监管制等配套举措,最大限度优化审批流程。
  
  改革是广东的“魂”、广东的“根”,更是东莞创造“世界工厂”奇迹的法宝。改革把东莞从对“人口红利”的依赖中解放出来,转向追求“体制红利”。
  
  2012年,面对当时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东莞在全国率先推开商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从原来的188项大幅压减至109项,81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率先推行了“先照后证”、证照分离和注册资本认缴制等多项具有开创性的改革措施。在此基础上,2014年、2015年,“多证联办”、企业登记注册“一网通”等又次第展开。
 
  这些“解渴”的改革实招,对金融海啸风口浪尖上的东莞好似“定海神针”,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东莞市工商局局长范燕彬介绍,商改3年来,新登记市场主体34.3万户;截至2015年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突破70万户,比2012年改革前增长31.8%;其中日均新登记企业146户,比改革前增加77户。“倒闭潮”“撤退潮”传闻不攻自破,企业家们纷纷感慨:东莞仍是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
  
  强制造:从“汗水经济”到“智能工厂
  
  走进东莞市中泰模具有限公司,机器轰鸣,生产忙碌。随着一台大型自动化机器有节律地一开一合,热得红彤彤的钢板一次一块,片刻被压成形态复杂的高品质汽车部件,整个过程没有一个工人。“这是我们跟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合作,自主设计研发的高效低能热冲压成型自动生产线,具有自动化加工、自动编程、性能稳定可靠,静态动态刚度有保障等优势。”该公司技术人员骄傲地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