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建设全新的数字化工厂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即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已在欧美拉开序幕,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如何抓住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应对新的挑战,向所有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问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即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已在欧美拉开序幕,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如何抓住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应对新的挑战,向所有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问题。宏观层面,本届政府已指明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方向。微观层面,我们认为打造标杆数字化工厂,是助推企业实现跨越式创新的重要一步。
所谓数字化工厂,是指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数字化工厂需要具备高度的精益化和自动化水平,同时拥有强大和完整的信息系统,连接工厂内外,并灵活调整生产的各个环节。更重要的是需要配备以价值创造为驱动力的敏捷型组织及人才,才能充分发挥数字化工厂硬件及软件的最大效能。
新建数字化工厂,在扩大产能的同时,企业几乎可以不受现有工厂、系统和人员的制约,从零起步直接设计,建造出最先进的工厂和系统。然而,我们也发现,企业新建数字化工厂普遍存在着两大挑战。 首先,投资效率低。总的来说,过去几十年中国投资新厂的效率较低,尤其是投入极大的高科技、高自动化工厂,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 其次,实施难度大。中国企业的精益化和自动化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数字化工厂的实施难度大。据我们了解,虽然很多企业在考虑甚至计划新建数字化工厂,但其实并不清楚如何实施。
基于麦肯锡在国内外的实践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洞见,我们总结出新建数字化工厂时应遵循的“两化融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两化融合”即加速完成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以人为本”深刻认识到人的价值:所有的创新都是从人(团队)得来,所有的产品最终也都是为了人(客户)。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对内,是顺应当代员工需要的激励方法与组织形式。对外,是如何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与生态圈实现共赢。具体来说,企业应从五大关键举措入手建设全新的数字化工厂。
五步建设全新的数字化工厂
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字化工厂,需要从总体设计、软硬件的配套选择、组织人员的变革、数字化业绩管理和生态圈的建设等五个方面入手。
1.设计总体路径图
总体路径图勾勒出了新建数字化工厂的大方向,它包括软硬件的配套选择、组织架构的设计、人员的培养与选拔,以及数字化的业绩管理。其设计要考虑企业当前数字化水平和未来数字化需求之间的差距。
麦肯锡的“数字化制造罗盘”工具可用于判断企业当前的数字化水平(见下图),我们在全球其他地区已经广泛使用,也尝试应用于中国的制造企业,效果同样令人满意。
图1 数字化制造罗盘
接着,梳理数字工厂各个车间、生产线对于数字化制造系统的功能需求,通过对工厂信息管理系统、生产计划、工单执行、人员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能源管理等九大功能模块的通盘考虑,我们就能掌握该企业的未来数字化需求。
2.选用合适的数字化技术并落地,先易后难,先大后小
首先,分析数字化系统的集成框架,以保证数字化系统的完整有效。一般来说,数字化工厂需要包括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和PLM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在内的相互连接的一整套数字化管理体系。
其次,分析数字化系统各项功能需求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在两个维度上进行高、中、低三档的排序。此过程应邀请尽可能多的利益相关者参加,尤其是硬件和软件供应商。
最后,根据可行性和重要性排序,制定数字化系统落地的实施路径,明确短期、中期、长期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