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彩印艺从加工制造到数字化工厂
位于虎门镇陈村工业区厚虎路的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虎彩印艺”)车间,在数码印刷机的影印下,一卷卷白纸变成了字迹清晰的“书”的雏形,再通过传输,将印有字体的卷纸带到下一个环节进行切割、胶装。凭借该技术,虎彩印艺成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印刷与个性化服务企业。
作为印刷行业的龙头企业,虎彩印艺跟随时代的脉搏进行产业转型和业务调整,从原先的从事烟盒包装印刷到如今的数字印刷,业务涵盖多个方面。
从加工制造到数字化工厂
“虎彩印艺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76亿元,位于全国印刷行业先列。”虎彩印艺董事长陈成稳透露。
在这个靓丽的成绩单下,虎彩印艺并没止步。陈成稳告诉记者:“我们在向新的‘倍增’计划努力,这个过程或许很长,但虎彩印艺会坚持不懈。”虎彩印艺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企业的资产总额达到12.6亿元。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过去单纯的加工制造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缺乏品牌优势使虎彩印艺长期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大部分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缺乏自我品牌和渠道,难以直接面对消费者,对于找准他们的痛点存在难度。”陈成稳说:“固守陈旧的发展模式,企业难以实现‘倍增’,因此虎彩印艺必须转方式调结构。”
谈到从加工制造到自主创新发展,虎彩印艺的华丽转型充满了戏剧性。2010年前后,陈成稳在英国一展览会上结识了美国科技资讯企业惠普公司。陈成稳瞄准商机,引入数码印刷,自此虎彩数码印刷进入快速发展期,并在国内首推数字印刷模式,开启数码印刷时代。
为了一探这项技术,记者来到生产车间一探究竟。走过密封的通风间,记者看到狭长的过道上摆放着一桶桶印刷的原材料,接着往前走,记者看到了一台正在运行的数码印刷机。虎彩印艺车间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它的成品是一本个性化相册,白纸从数码印刷机前端进去,设备后端便出来印有照片的彩页,接着通过传输带输送到切割区、专线区等区域。”
探访过程中,记者并没有发现想象中工厂遍布黑漆漆的油墨或者工人满身油墨的情形,整个生产车间整洁、明亮,还散发着书香味。“引入数码印刷机后,虎彩印艺在生产经营中迎来技术革新,加速转型。”陈成稳说。
虎彩印艺副总经理朱俊在虎彩印艺工作了15年,历经学徒、经理、厂长、副总经理等职务,同时见证了虎彩的发展。他说:“中国的制造成本在增长,加上技术的创新发展,转型也成为虎彩的必由之路。虎彩选择数码印刷,并不是作为传统印刷的补充,而是取代,可以预见,不久后的未来数码印刷将改写印刷界的历史。”
“玩起”精准个性化服务
“假设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京东上购了一本绝版书,按照以前印书需要做模板,印刷的成本非常高。虎彩印艺提出‘按需出版、实现零库存’‘图书POD断版书按需印刷’等创新方案发挥数码印刷的巨大优势,解决出版社和读者的难点与痛点问题。”陈成谈起了“图书版”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该服务也应用到C2B个性化影像等业务上。”陈成稳说,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或者客户端下单,就可以在挂历、笔记本、写真、杯子上进行个性化定制,并在自己选定的彩页上放上自己的照片或标注,通过这种个性化、零库存印刷模式,实现柔性化生产。
陈成稳率先在国内印刷业提出“互联网数字印刷”模式,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技术,重新开拓出个性化影像和按需出版两大个性化业务的发展。
谈到虎彩印艺为何要玩起这种“多批次、小批量”的个性化业务,陈成稳说,随着经济下行,有些产品的周期受到挤压,很多生产商很难准确地把握产品的销售周期。“在这种情况下,印刷的数量成为生产商最烦恼的问题,印多了造成库存积压,印少又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数码印刷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这项个性化服务,自然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数据显示,虎彩印艺的图书印刷和个性化影像业务量从2013年的516万元到2015年的8000万元,短短两年时间,同比增长了15倍。
陈成稳预估,按照目前的业务量和发展趋势,今年图书印刷和个性化印品的业务量将继续呈高速增长趋势。可见,虎彩印艺在保持现有工业水平的前提下,逐步推出创新化业务,实现个性化、柔性化生产,是企业“倍增”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