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来临:“无人工厂”启示录

发布时间:2016-10-08 作者:佚名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升温,和过去不少新兴产业一样,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机器人热”,大大小小产业园区不断涌现。

3年内80%工业企业“机器换人”

    2016年1月26日,东莞市政府“1号文”再次聚焦“机器换人”,宣布全面实施“机器人智造”计划。根据计划,到2018年年底,全市八成工业企业实现“机器换人”,到2020年将达到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超过120台。

    从2014年9月开始,东莞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机器换人”计划,截至去年年底,东莞企业申报“机器换人”项目总数达到了1262个,总投资超过了100亿元,预计可以减少用工7.1万人,单位产品成本下降10%,劳动效率平均提高60%。

    东莞已连续3年每年安排2亿元预算资金资助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很多工人说,既然政府补贴机器人应用的企业,能不能也补贴下岗工人或帮助他们重新就业。

减员因“自动流失”并非裁员

    早在东莞“机器换人”政策出台并在珠三角掀起机器换人热潮前,格力电器已经在推动自动化。

    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黄瑜认为,机器换人”是双刃剑,它能让工人的工作更轻松、安全,也可能让工人失业,政府应该注重劳资关系的平衡。如果是为工人服务,就能减少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让工人改善生活;如果机器换人只为资本服务,那结果就是工人下岗。

    格力集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人员表示,格力的减员通过“自动流失”实现。“人员减少后,我们不补充,而是通过其他提高效率的手段——比如自动化——来满足生产需求。”

    2016年5月25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富士康在其江苏省昆山市的工厂中引入机器人,工人数量从原来的11万减到5万。

    富士康新闻发言人刘坤的回应同样是“自动流失”,“事实上昆山园区员工数量是在过去六、七年间自然减少的结果,并非是裁员。”

    “我进玩具厂时有上万员工,现在只有两、三千,近年厂里效益不好,不想要那么多人,我自己也想走。工资不加,也没升职空间。那里的人一直在流失,做三年多待遇和职位仍跟一个新进员工差不多。”学了两年编程没学会,张家伟和原来的工厂合同期刚好也满了。他选择了离开,理由是“看不到希望”。

    工人的高流动性和企业的招工难,使得“机器换人”并未表现出企业为引进机器而解雇工人的现象。但随着自动化的普及,工厂的普工缺口将进一步减少。

寻求升级的工人

    “机器换人”也催生了新的人才缺口,操作机器设备及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技工、技术人员非常抢手。

    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原东莞市副市长贺宇的看法是,东莞的“求人倍率”还是很高(“求人倍率”指劳动力市场在一个统计周期内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求人倍率高表明就业形势稳定),一个企业部分工人转岗后,很快就会被其他企业或服务业吸纳。

    心连心惠众人力资源集团董事长谢志昂说,“我们开了化妆师、月嫂、育婴师、面点师、茶艺师、网上运营等培训班,都有政府补贴。希望这些培训能帮助普工从制造业转移到其他行业。”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升温,和过去不少新兴产业一样,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机器人热”,大大小小产业园区不断涌现。“机器换人”只是刚拉开序幕,”广东智通职业培训学院院长黄廷胜说,“现在没有那么多人被换,可能三到五年后这个现象才会比较明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