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焦点话题

美国制造业回流对中国制造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2-27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关键字:中国制造 美国制造业 
笔者认为,特朗普提出促进制造业回流很可能成功,虽然看似难度不小,特斯拉在加州生产电动汽车的工厂就是一个最佳的案例。美国的军工、汽车制造在全球范围内首屈一指,这也成为美国重塑制造体系的一股核心力量。
    2016年年底,在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即将登上总统宝座之际,其声称,将通过各种手段促使海外美国企业将生产线搬回美国,并且鼓励全球企业到美国投资建厂。
 
    笔者认为,特朗普提出促进制造业回流很可能成功,虽然看似难度不小,特斯拉在加州生产电动汽车的工厂就是一个最佳的案例。美国的军工、汽车制造在全球范围内首屈一指,这也成为美国重塑制造体系的一股核心力量。过去20多年,美国向世界输出了大量风靡世界的品牌,预计未来5至10年,美国将会彻底结束大量外包和代工业务,转向支持美国国内的制造业。
 
    据清晖智库统计,美国政府开始重视引导资本重新回流制造业,已经让苹果公司、通用电气以及福特等一些大公司,纷纷向美国制造业投入新的资金或正计划投入新的资本。由此预计,美国制造业将会实现接近10%的年增长率,从而成为美国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和新的引擎。“让美国的制造业再次伟大”将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能够让美国回到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的重要力量。
 
    美国众议院税收委员会主席Brady近段时间表示,他们正在和特朗普团队沟通企业和个人减税条文的制作时间,以及2017年美国税收编号的重新制作。这说明“爱说大话”的特朗普并不是都在吹牛。此前特朗普就是一名成功的商人,相信他的商业成功基因能够发挥出积极作用,对大部分跨国公司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事实上,在特朗普减税呼吁之下,苹果iPhone的加工商富士康发表声明称,正在考虑扩大其在美国的业务。在全球资本流动背景下,美国此举有可能引发各国税率下调竞赛和“全球资本争夺战”。减税之后,如果政府还不能压缩开支,那么,一些国家本已高企的政府债务将会进一步增高。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即便基于劳动力成本考虑,苹果公司等企业将生产线迁回美国也是有可能的。例如目前苹果公司全球18家组装供应商中,14家位于中国,包括南京仁宝电脑和深圳比亚迪。但是这些供应商在苹果公司合作的过程中,均处于非常弱势地位,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苹果要求供应商把生产线转移到美国,笔者相信90%的供应商都会选择服从。为什么?一方面是增加的物流和人力成本由苹果公司自行承担;另一方面是,美国政府对供应商在美国新建的工厂给予补贴。此外,还有特朗普政府大量的优惠条件,例如减少监管等。
 
    如此看来,苹果决定把生产线转移回美国,可能不是天方夜谭,而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考虑到苹果公司庞大的供应链规模,回流美国本土制造计划全部完成预计至少5年的时间。一旦回流,美国无疑将会是下一个手机制造大国。
 
    表面来看,制造业回流美国,“中国制造”仍将具有比较优势。除了劳动力成本问题,制造业涉及熟练产业工人、产业配套,美国短时间内难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深层次看,减少对制造业回流相关企业的监管和降低企业税,不仅有利于扩大美国就业市场,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美国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苹果公司等企业或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廉价的人力资源生产iPhone仍是比较经济的做法,因为使用机器人制造手机、电脑的成本仍然居高不下。但长远来看,工业机器人综合成本低于人力成本是大势所趋。受益于制造业的回流,美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将会极速发展。不过,长期以来,美国技术人员主要从事研发与设计,很多大学甚至早就关闭了制造技术和制造科学方面的专业和课程。这是制造业回流美国面临的一大短板。
 
    对中国来说,全球投资、产能回流美国机遇大于挑战。例如苹果公司的上游供应链层面,共有超过766家供应商,其中约有一半在中国。但是,目前中国制造业生产加工过程中用到的相当部分原材料、设备和生产工艺等,都是来自美国。在苹果公司的影响之下和富士康的鼓动下,预计大部分的供应商都可能选择跟进,即在美国本土建立生产线,满足富士康生产的配套需求。在中、日、台等资本投资成本迅速上升的背景下,三地的企业家们也乐于看到这个更低税率、更高回报国家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部分有实力且有梦想的中国企业,为什么不可以借助部分制造业回流美国的机会,搭上这趟便车直接进入美国市场?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借助美国本土的先进科技以及初创企业经验,完善高端制造技术,将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