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智能装备

智能制造,先从设备治“哑”开始

发布时间:2017-04-29 作者:沸腾网整理  来源:互联网
关键字:智能制造 设备 
日前,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网站报道,该集团在其“十三五”综合规划草案中明确提出:“智慧企业建设的前提,就要实现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简称为“三化”),解决‘三哑’(哑岗位、哑设备、哑企业)问题,实现与外界的信息交换、资源共享、能力协同。”
    一、什么是“哑”设备?
 
    日前,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网站报道,该集团在其“十三五”综合规划草案中明确提出:“智慧企业建设的前提,就要实现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简称为“三化”),解决‘三哑’(哑岗位、哑设备、哑企业)问题,实现与外界的信息交换、资源共享、能力协同。”
 
    这里的“三哑”是指那些没有入网、不能自动汇报、不能透明化管理的岗位、设备与企业。一个“哑”字,生动形象地描述出这些岗位、设备与企业的信息不交互、不共享、不透明的状况。
 
    今天,随着德国“工业4.0”、美国GE“工业互联网”在全球的风靡,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如火如荼地推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特点的智能制造已经引发了全球性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并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与核心动力。笔者认为 “三哑”是横在智能制造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在“三哑”的情况下,企业不可能实现智能制造,“治哑”是企业走向智能制造的必由之路。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德国人也非常重视设备的智能化与信息交流。 “德国工业4.0教父”、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孔翰宁(Henning Kagermann)认为,在工业4.0时代:”工厂越来越聪明,知道怎么样进行生产,机器也变得更加智能化,可以相互交流,来控制产量。”作为德国工业4.0提出单位,弗劳恩霍夫协会在工业4.0愿景中更是着重强调了这一点。
 
德国工业4.0中的“会说话”的智能设备
 
    德国工业4.0中的“会说话”的智能设备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车间里的设备、物料、工件都 “会说话”,比如设备会说:我已经空闲了,请送物料过来!工件说:我在20分钟后就被加工完成;或者说:下道工序是在哪台设备上加工?
 
    我们知道,德国人是用“Smart Manufacturing”来表示智能制造的。而Smart的中文是聪明、巧妙、敏捷的意思,可以说聪明是Smart的第一表达。而聪明引申开来就是耳聪目明,意思就是耳朵灵敏,眼睛明亮,上图的会说话就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兰光创新认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一环,智能的设备及系统就应该能做到“四能”:即“能听话、能说话、能思考、能执行”。
 
智能设备“4能图”
 
    智能设备“4能图”
 
    但是,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来说,目前设备仅仅是生产制造的机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设备是“说不出、讲不明”,是地道的“哑巴”,甚至“十聋九哑”,不只是”哑”,还“听不见”,是聋哑并存,更谈不上“耳聪目明”与“精准执行”了。
 
    下面我们看一下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
 
    1)聋。在车间现场,我们经常看到工人在设备控制面板上手工逐字输入程序,设备对外联系的通讯功能形同虚设,一方面,设备“听不到”外界信息,另一方面,这种人工在线编写程序的方式也会造成工人很忙,机床很闲的情况。据兰光创新实施过的两万余台DNC/MDC(机床联网/机床监控)的统计结果来看,很多企业的机床利用率徘徊在30%左右,与日本的80%相去甚远。企业购买了那么多贵重设备,因为不能充分发挥设备互联互通的功能,造成设备的利用率低下,着实让人遗憾。与外界信息不通畅,设备单机孤立工作,可称之为“聋”。
 
    2)哑。如果设备没有远程监控、数据自动采集等功能,设备运行状态、生产信息,甚至是故障信息等都是不透明的,出现问题相关人员不能及时获知,容易造成更大的损失。也就是说,设备是哑的,是不会说话的。
 
    3)傻。由于设备没有互联互通,设备状态、生产信息等无从自动获知,只能靠人工事后反馈,效率低,且易出错。建立在这种人为数据基础上的决策就必然是不及时、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不科学,不智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可用“傻”来概括。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你如果无法度量它,就无法管理它”,没有及时可靠、及时的数据支撑,要进行科学管理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因此,即便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数控设备,很多也远未达到智能制造的要求。要实现“智能”,必须先“治哑”。

3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