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智能装备

人机共融成机器人创新方向

发布时间:2016-10-13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关键字:机器人 
机器人产业一直是自动化、智能化制造的典型代表。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新一代机器人不仅会更加便宜,能够应用到更多的中小企业和领域中,而且还将实现人机共融,变得更加灵活、更为智能。

    在我国提出的“工业制造2025”战略发展规划中,机器人产业是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进一步加大机器人产业的研发投入,突破在机器人本体、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核心技术层面的发展瓶颈,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标准化、模块化发展,从而使我国在汽车、机械、电子、化工等工业机器人领域缩小甚至赶超发达国家水准;在医疗健康、家政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领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人机共融

    成机器人创新方向

    作为自动化制造技术的重要产物,工业机器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生产制造领域,还催生了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应用。有研究认为,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机器人将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能够大幅增强生产能力的工业机器人以及为人们提供智能化医疗服务的医疗机器人,将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在未来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人力成本的提升,工业机器人在生产制造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日本为应对劳动力短缺对经济高速发展的制约,积极发展应用工业机器人,成为了国际上机器人第一大国,也使该国一跃成为全球制造强国。日本占全球工业机器人60%的产能,欧洲占全球工业机器人30%的产能。

    随着亚洲经济的快速崛起以及全球生产模式的智能化、自动化升级转型,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将不断激增,有着十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在工作岗位中的占比仅为5.63%,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市场仍有待进一步开发。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低压电器、电力等领域的发展应用已经比较成熟,未来的技术升级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优化机器人的速度、精度、适应性,增强机器人在定位、操作等方面的能力。随着技术上的突破升级,在上世纪最后十年间,工业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和平均无故障时间,分别提高了61%和137%,价格方面则降低了约50%。有研究估计,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到2030年,工业机器人的定位精度还将有大幅提升。因此,未来机器人可能会成为生产流程中的一个即插即用的部件,可以随时运用到需要的环节。

    二是不断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增强机器人的拟人化和交互沟通能力,最终实现人机共融,扩大应用范围。比如,日本在人形机器人研发上的突破,使机器人有了更强的交互沟通能力,可以与用户自如交流。

    总体上看,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人机共融将成为新一代机器人的发力点,也是世界机器人领域研发创新的主要方向。例如,在工业机器人领域,通过人机共融,机器人就能够像人类一样学习工作技能,配合好人的工作需求,而“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也将从主仆关系变成合作关系”。

    就我国而言,随着工业制造中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激增。有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的机器人销量增加了41%,达到3.6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也预测,到2017年,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将达到40万台。因此,机器人产业在我国将有着相当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大数据+云计算

    嵌入生产全过程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各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新的战略规划,如美国的“再工业化构想”、日本的“工业智能化”、德国的“工业4.0”等。虽然这些发展战略的名称、方向有所差异,但却都十分注重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比如,将日益成熟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嵌入到制造业的生产服务流程之中,实现更精准的产品生产和更优化的产品服务。

    在当前的制造业市场中,谁能够更及时、更准确地反馈和解决遇到的问题,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和主动。不过,相比这种“看得见”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努力预判产品从研发到销售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并实现有效规避,从而增强自身的生产和竞争能力。

    正如NSF(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智能维护系统产学合作中心主任李杰指出的,大数据在制造业领域的最大价值,就是帮助企业找出可能发生的隐藏问题和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产品研发制造的整体流程。

    大数据是指包含着巨量资料的信息资产。这些数量庞大、内容多样的信息资料,需要借助新型的软件和数据模式进行处理,并能够大大增强企业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

2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