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讯 > 国际资讯

去工业化易再工业化难 法国工业集团的逆境反思

发布时间:2017-11-07 作者:李静 林雪萍  来源:知识自动化
关键字:法国工业集团 
拯救法国工业!10月最后一天,法国议会称,一个针对国家工业政策的调查委员会已在众议院正式成立。它的调查内容包括在阿尔斯通等企业被并购过程中,政府所做的“保护优秀工业”的努力。

    阿尔卡特与阿尔斯通1998年分家之时,前者继承了老公司的衣钵,Tchuruk本人当然也在其中继续留任,后者则担负着原有的主要债务,出让52%的股份上市融资,阿尔卡特持有阿尔斯通24%的股权直至2001年(正是后者陷入财务难关的关键时刻)。所以阿尔斯通的财务条件从起初就是脆弱的,何况后来又连遇风险和厄运。

    第二点,战略误判与重大财务计算错误集中发作。简要来说,上世纪末,阿尔斯通与同行业巨头ABB及GE的交易,被看成走麦城的大败笔。2000年,阿尔斯通收回了与ABB共建的JV的全部股份,等于承接了对合作期间发生的所有技术和质量问题的责任;同年因为在北美市场经营不善,将自己投入巨大、且已颇具技术优势的燃气涡轮发动机业务全部出售给了GE。

    这一买一卖的战略失误,让阿尔斯通变成一只陷入了债务沼泽的天鹅,鸣声依然优美,但天空已有秃鹫在盘旋。颇多怨气的法国媒体披露,对手西门子当年曾游说欧盟政府不要出手救助,然后十几年来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寻求吃下阿尔斯通的机会。然而,猎手不止一个!通用电气、韩国世腾造船(STX)、意大利芬坎提尼实业金融(Fincantieri)等集团已经通过收购或控股的方式,一步步将早期阿尔斯通的资产瓜分殆尽。

    第三点是大气候。本世纪以来的国际大环境对多数欧洲企业来说可谓时运不济。2001年的“911事件”给金融界带来的紧张气氛,使得阿尔斯通以抵押、做中保等方式筹措资金的自救方案举步维艰;接下来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整个欧洲经济全面不景气,又对市场造成了沉重打击。

    三色旗下,国有化被确认为自救正途

    法国近代史上至少已经发生过三次成功的国有化运动,相应地也有过返私有化的过程。例如,阿尔斯通的前身CGE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曾被国有化,五年后又经历了一次私有化。高卢人民回顾历史,大可总结不少经验和规律,用以应对自己的工业之花当下遭受的寒潮。

    阿西合并发生后,一些法国人迁怒于中车,有感于其“令人恐怖”的实力而将其比喻为巨人、食人怪,并指责中车作为一家国资企业,借助国家力量获取竞争优势,是不光彩不公平的——这种论调在今天看已无实际意义,Tchuruk先生的试错法带给今天的结果是,法国要同时面对阿尔卡特被芬兰诺基亚吞并及阿西合并这两大事实。

    而更为主流和强烈的呼声是:只有国有化才能救阿尔斯通,进而挽救陷入颓势的其他传统工业企业。

    最近两届法国政府通过“生产振兴”计划和国有资产管理署(APE)高调开展活动,比如,介入企业的资产重组和收并购交易中,在标致雪铁龙、阿海珐和法属STX船厂等企业的难关中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今非昔比,第五共和国对濒危企业提供帮助和保护的能力,已经不能跟Tchuruk先生拆分Alcatel-Alsthom那会儿相提并论了,例如,法属STX船厂暂时的、三分之一股份的国有化改变不了被芬坎提尼控股的命运。

    2016年9月,时任阿尔斯通CEO的拉法基,在关闭贝尔福的机车制造厂这件事上与奥朗德总统产生了分歧。他在发给全体员工的邮件中通知,法国本土已经超过十年没有订购过TGV机车了,贝尔福现有的工作量仅够维持到2018年,必须考虑关闭和迁移事宜。恰在同一时间,正在国外出访的奥朗德总统喊话,称国家将为保留贝尔福工厂竭尽全力。

    政府的这次出手相救还是起到了作用,两家国有铁路运营商(SNCF和RATP)马上被交通部约见,责成尽快向阿尔斯通下单。后来没有听到更多结果,但贝尔福工厂到底还是保留到了一年后的今天。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目前法国境内(含跨境)的高铁线路仅有2591公里,占全部铁路线路的9%。以高铁高昂的造价,相对于国家的幅员,以及大部分人的出行习惯,的确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不过,铁路线还是在扩充,2007年通过的环境法案确定了到2020年新建2000公里高铁、以及到2030年再补充2500公里的计划,涉及到的部分线路如今已在运行了。

2017年法国高铁线路现状

2017年法国高铁线路现状

    蓝线是国内高铁,红线是境外高铁,黑线是传统铁路;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所以单就高铁这个行业来说,所谓的扩大内需,对于法国人来说主要就是基于两点:一是不断增强国家对公共资产的投资能力,二是将欧盟打造成一个统一的内部市场。

    也就是阿西合并的正式消息发布的同一天9月2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索邦大学发表演讲,阐述强化欧盟融合和积极改革欧元区制度的主张。拥护新总统的人们有理由认为,马克龙的主张与以阿尔斯通为代表的法国传统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是一致的。

    天问:再工业化,还是再成空话?

    历史终将验证,阿西合并是一件标志性的大事儿,它促成法国全社会上下一场深刻的骚动与反思。

    本世纪以来,有一部分最优秀、最值得高卢民族自豪的工业企业相继失守,这个名单可以列成长长的一串......最早是法国铝业集团皮切尼陷入全球并购混战,最终导致这一商号消失;随后还有钢铁巨头安赛乐被印度大王米塔尔收走,继而她在法国境内的工厂一家家关闭;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商拉法基建材集团与瑞士霍尔希姆集团对等合并,然而新成立的拉法基豪瑞业绩并不如人意;以及,顶尖工程咨询商泰克尼普与美国同行FMC公司各自占股50%的、前景尚不明朗的结合......

    以共和党为代表的中右势力,如今也许忘记了当年自己掌权时在财务上捉襟见肘的状况,率先在政坛发难:“一系列的并购提出了重要问题,政府是否具备保卫我们的工业冠军以及战略利益的能力?”他们将主导下一步的围绕“工业政策”的调查,并依法具有弹劾的权利。

    一些左派政治家认为,国有化才是拯救阿尔斯通之类的优秀民族工业的必经途径,而鉴于欧盟对国有化设下的重重限制,应该走出的第一步就是:摆脱欧盟!

    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则在考虑,多元化大集团这种组织形式是否更适宜于当前的竞争环境,毕竟当年的国际同侪都依然雄霸,只有走上了自我拆分之路的阿尔斯通,沦落到今日结局。

    而更多的法国民众在关心,“去工业化”带来的后果已在劫难逃,“再工业化法国”到底能否实现?席卷全球的新技术革命带来挑战的同时,积累上百年的传统工业的基础与优势又在连连丧失,曾经风光无限的法国工业,未来充满变数,而这,却是与千家万户的民生息息相关的事啊。

2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