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基础技术及厂商综述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2.RFID分类
RFID的分类有多种方式,可分为按工作频率分类,按供电方式分类,按应用范围分类,按数据读写类型分类。
图2 RFID分类
1)RFID技术根据电子标签工作频率的不同通常可分为低频系统、高频系统、高频和微波系统等。
- 低频和高频系统的特点是阅读距离短、阅读天线方向性不强等,其中,高频系统的通讯速度也较慢。两种不同频率的系统均采用电感耦合原理实现能量传递和数据交换,主要用于短距离、低成本的应用中。
- 超高频、微波系统的标签采用电磁后向散射耦合原理进行数据交换,阅读距离较远(可达十几米),适应物体高速运动,性能好;阅读天线及电子标签天线均有较强的方向性,但该系统标签和读写器成本都比较高。
2)根据电子标签供电方式的不同,电子标签又可分为无源标签(Passive Tag)、半有源标签(Semi-Passive Tag)和有源标签(Active Tag)三种。
- 无源电子标签不含电池,它接收到读写器发出的微波信号后,利用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提供能量,无源标签一般免维护,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较便宜,但其阅读距离受到读写器发射能量和标签芯片功能等因素限制。
- 半有源标签内带有电池,但电池仅为标签内需维持数据的电路或远距离工作时供电,电池能量消耗很少。
- 有源标签工作所需的能量全部由标签内部电池供应,且它可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发送数据给读写器,阅读距离很远(可达30米),但寿命有限,价格昂贵。
3)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闭环和开环。
- 闭环主要指在企业内部的应用,类似企业的内部网,不和外界产生联系。
- 开环是指符合国际标准的大规模应用,简单说来就是用户购买标签并附着在物品上,接着将这些标记物品交付给另外一个用户的应用场景。
4)根据电子标签数据读写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唯读卡(RO)、一次写入多次读出卡(WORM)、可读写卡(RW)。
- 唯读卡标签内一般只有只读存储器(ROM)和随即存储器(RAM)和缓冲存储器。
- 可读写卡一般还有非活动可编程记忆存储器。这种存储器除了存储数据功能外,还具有在适当条件下允许多次写入数据的功能。
- 第1页:RFID基础技术及厂商综述(1)
- 第2页:RFID基础技术及厂商综述(2)
- 第3页:RFID基础技术及厂商综述(3)
- 第4页:RFID基础技术及厂商综述(4)
- 第5页:RFID基础技术及厂商综述(5)
- 第6页:RFID基础技术及厂商综述(6)
- 上一篇文章:RFID技术对物流仓储服务的三大提升作用
- 下一篇文章:自动化立体仓库规划选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