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智能产品

制造企业频倒闭 “世界加工厂”全面告急?

发布时间:2016-05-19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关键字:制造业 
随着许多企业的倒闭,一度繁荣的制造中心——广东东莞市制造业正处于破产的边缘,令当地政府严重资金短缺。

  据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负责人介绍,2011年底,海关总署对1856家出口企业做了一项问卷调查,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企业高达80.4%。有外资机构的研究报告,目前,中国纺织品制造企业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188欧元至300欧元(约合人民币1531.8至2444.37元),而孟加拉国只有80欧元(约合人民币651.8元)左右,越南也不到120欧元(约合人民币977.74元),如此来看,中国的平均劳动力成本是东南亚的2至3倍以上。

  缺乏全球公认的品牌

  与美国、日本和欧洲制造业相比,中国制造业仍在科技、质量控制、管理、专业技术以及其他高端制造业的重要因素中落后。20多年来,缺乏核心技术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笼罩在“中国制造”命运上的魔咒。

  改革开放后,通用、卡特彼勒、耐克、大众、丰田等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了中国,但中国仍无法替代的是这些品牌持有者的“脑袋”。这个“脑袋”,对于工业产品来讲,最起码包括两种东西:一是技术,二是品牌。十多年来,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堪称世界“廉价”工厂的“帝国”,尽管拥有大量资源和人力,但中国仍缺乏全球公认的品牌。

  人民币升值因素

  例如,人们原来10亿美元能从中国买到的商品,人民币升值后,买相同质量和数量的商品,外商就要多付出几百万美元甚至更多才买得到了。并且由于人民币升值,有的人会借此在国际上造成了一种对中国不利的心理效应,即人们或许会不加具体分析地认为,来自中国的产品涨价了,外商也会认为到中国进口产品会赚不到多少钱了,同时也不利于引进外资,造成资本外流。

  基于此,中国制造业越来越缺乏竞争力,越来越空心化。由于国内制造业利润不断被压缩,以及产品出口受限等原因,很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正在加快外迁的步伐。部分小企业在越南主要是对原材料进行简单加工,一方面可以直接在当地市场销售,另一方面还可以再出口到欧洲、美国,甚至是运回中国。

  中国制造业优势的丧失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务之急是给中国制造重新定位,这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道必须要迈过的坎。不过,无论企业转型还是激烈竞争都是痛苦的,都会付出巨大代价。这两年来中小企业倒闭率上升就是明证。但转型标志着中国企业素质的提高,竞争可以历练中国企业的成熟。
 

2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