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科学家发明软体发光机器人
想象一下有一种能随着你的身体弯曲和伸展、同时发出各种闪亮颜色的可穿戴智能手机。这就是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从章鱼获得灵感后研发这种新型机器人皮肤的最终目标。它可以伸展到原来长度的6倍,且仍能发光。
发表在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周刊上的研究报告说,设计这种弹性十足的皮肤是为了让软体机器人能够根据传感器输入的信息变色和显示信息。
在过去几年,软体机器人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日益青睐。顾名思义,软体机器人是用柔软材料制造的机器人。由于不像传统机器人那样用坚硬的机械零件制造,软体机器人能更好地弯曲和挤进狭小的空间。它们对与之互动的动物、人和物体造成伤害的可能性也很小。
软体机器人是用柔软材料制造的机器人
工程技术人员提出,可以在救援行动中让软体机器人爬进倒塌的建筑物,甚至可以将其用作一种更安全的手段来替代当前的机器人手术工具。
不过,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找到新方法,用柔性材料制造基本部件,比如电池、电路板和显示器等。
研究报告第一作者、康奈尔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助理教授罗伯特·谢泼德说,这个新的想法是在他让他的研究生们设计出能克服传统零部件不易弯曲这一缺点的装置时出现的。学生们受到头足类动物的启发。但模仿章鱼的机制太复杂了,因此研究小组决定,设计能应对拉伸的发光部件较容易。
这种皮肤由两层透明的导电水凝胶构成。两层水凝胶之间是一排电容器,它们在通电时会发光。
把这种皮肤叠放在可充气腔的表面,就能制造出一个能爬行和扭动的机器人,不过目前这个机器人还相当笨拙。谢泼德认为这项技术将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他说:“我们制造了能变色和显示信息的软体机器人,同时也制造了能变形的显示器。”前者能给我们带来一种在被触碰时会变色的机器人,你可以叫它们“情绪”机器人,这使它们看起来对人类更友好。机器人还能使用简单的变色(或更加复杂的显示)来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从而使它们更好地与人类使用者分享信息。
变形显示器的用途可能更夸张一些,谢泼德希望看到只有在使用者需要时才会创建按钮的界面。他说:“想象一下有一种音量控制旋钮,在你需要时它弹出来,不需要时就会消失。”
要想把这种可以拉伸的皮肤用于所有装置需要克服一个大障碍:当环境变得太热或者太干燥时,谢泼德及其团队使用的导电橡胶会蒸发。他们必须找到或者研发一种类似橡胶的东西,它能应对人体所处的任何温度。
不过显然,我们将很快迎来柔软且可弯曲电子产品的时代。
8.福布斯关注中国人工智能芯片研发公司地平线机器人
继上个月谷歌发布其最新人工智能芯片TPU以来,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的竞争愈演愈烈。上周在香港举办的麻省理工学院EmTech世界新兴技术峰会上,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地平线机器人技术也重申了其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研发计划。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在演讲中提到:“地平线致力于将深度神经网络实现在高性能低功耗的芯片上,让世界上所有的设备,例如家居、汽车、玩具和服务机器人等,具有从感知、交互、理解到决策的智能。”
余凯博士曾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深度学习研发机构——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2015年初离开百度创立地平线机器人技术,他表示:“地平线致力于开发一套完整开放的软硬件相结合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让人工智能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并让大家的生活更便捷、更有趣、更安全。”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它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在深度神经网络多层的虚拟神经元中,算法会从大量的数据里头寻找一些特殊的模式,从模式当中学习到像人一样的智能决策。许多科技巨头如Google、Facebook、百度等都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开发出许多具备高级图像和语音识别能力的设备和在线服务。比如Facebook开发的面部识别功能,可以对用户上传至网站的照片进行识别。
余凯提到,现今由因特尔芯片驱动的传统电脑存在着很大局限性,“通用计算构架使用时序计算结构,这意味着每一个计算任务都要一步一步地完成,”余凯解释说。然而,新一代的处理器,特别是人工智能处理器会更加高效,其认知和感知的功能最终可以使智能设备拥有决策能力。
控制这些新式人工智能处理器的系统将通过神经网络式的计算促进处理器计算速度的提升,余凯说,“我们也正在这套新的计算架构之上搭建软件系统。” 自动驾驶汽车和家居将是这些创新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
余凯在会上展示了地平线自动驾驶“雨果”平台。“雨果”平台是地平线最新研发的自动驾驶平台,能够提升自动驾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系数。这个系统依靠其深度学习能力和“神经网络”平台,可以实时识别道路上的行人、车辆和车道线,即使是在有遮挡物,或者浓雾大雨等极端天气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