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的中国实践:国家倡导的经济转型
发布时间:2016-03-22
作者:
佚名
来源:互联网
下一个转型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全球市场中,为了实现该目标,中国保持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是关键。在这里,工业4.0代表了一个能够改变工业结构的核心驱动力。
实施工业4.0战略面临的反对声音
从个人角度看,数字化革命可能与一系列广泛的反对声音或者恐惧相联系——工人担心丢失工作或者现有责任结构会有所调整。这种反对是工业转型的障碍。因此,公开的回应和解决这些问题是管理层和政府不能忽视的一项任务。
中国的生产流水线已经与十年前迥然不同。这些年来,通过用科技来替换工厂劳动力的成本急剧下降,导致愈来愈多的工人失业。而失业工人是社会中最为脆弱的群体,却要承担工业化进程中最昂贵的成本。自动化程序替换了需要人力的简单重复工作,同时也增加了对分析型和高技术技能劳动力的需求。然而,整体上自动化会促进更大的经济增长。
一些数据可能有助于反驳反对声音:麦肯锡估计,采用互联网技术的企业在导致一个就业机会消逝的同时创造了2.6个就业岗位。在中国,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增长,大约有150万人转而从事快递和运输行业。因此,“工业4.0”会做大整体蛋糕,但是毫无疑问也会影响蛋糕的分配。
通过特定的政策措施弥补工人能力的潜在缺口有两个关键的好处:第一,它会提升劳动力的质量和流动性,因此会从个体层面提升对“工业4.0”的认知和支持。第二,它能激发企业加强人力资源投资和建设,而这会提升经济效率和促进整体经济繁荣。
健全法律框架
为了促进创新的发展和信息的流动,现有关于数据安全、保密性和标准化等方面悬而未决的问题必须得以解决。互用性和兼容性对自动化来说至关重要,有效的数据传输需要数据界面和协议具备清晰的定义。只要不同公司的系统不兼容,那么一个价值链若想转换至另外一个价值链将面临极高的成本,在某些情况,甚至在经济上将是不可能的。因此,数据标准化就成为工业4.0的一个技术前提。
关于数据保护和数据安全方面的风险是相当严重的,构成了实施工业4.0的实在障碍。如果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联系过于紧密,公司可能会由于担心泄露敏感的公司内部数据而选择放弃全面整合进入一个价值链。更有甚者,上传和交换的巨量数据可能成为吸引外部黑客攻击的目标。由于日益增加的联结程度,这种黑客袭击可能会破坏整个生产过程,将一个公司层面的风险传导至整个宏观经济。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现行司法特征和价值链的国际化之间存在着潜在冲突。关于知识产权会被披露的担心,会由于数据安全和数据保护法律条款存在巨大地区差异的现实原因而进一步加深,尤其是在政府可以获取的数据范围和程度上的差异。美国爱国者法案和中国长城防火墙是两个典型的现实案例,充分展示了在一个更为数字化的世界中,在平衡国家利益和隐私权利方面面临的挑战。
数据安全性的缺乏会使得专利保护的存在显得非常过时。比如研究火箭的空间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伊隆·马斯克,拒绝专利技术是因为担心外国航天机构只会模仿他们。这种担心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军事、政治上的重要产业,这清楚地显示出一个日益一体化、数字化、透明化的困境。
“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求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并强调企业要更有效地利用知识产权。此外,该战略还废除了唯一的国内标准,转而重点专注于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国际标准体系。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关键一步。
国际合作
除了国内政策外,国际合作也是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令人鼓舞的是能看到中国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以促进国际协议的达成,尽管在企业层面的竞争依然激烈。例如,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就应该得到积极的肯定和认可,该委员会由来自中国和德国的40名业界专家组成;另外一个例子是关于第一个物联网背景下标准的建立,该标准由中国发起,并于2012年由国际电讯联盟通过。
“工业4.0”的一个关键要素即是促进双向的科技和知识传递机制,可以让合作伙伴互惠互利。中国和德国已经奠定了这方面的坚实基础。2014年10月,中国和德国联合发布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将工业4.0强调为未来双边经济关系的中心点。就在最近,中国担任了2015年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办公自动化的合作伙伴国,为双方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经济合作创造机遇。
中德“工业4.0对话”和“中德职教联盟和高校战略伙伴关系项目”是通过国际合作,以促进两国在劳动力素质提升等众多领域而推进“工业4.0”的很好案例。这些项目的目标是提升熟练工程工人的联合教育,从而直接解决与“工业4.0”相关的一些问题。
中国的重要机遇
“工业4.0”将会彻底改变商品及服务生产和分配过程。这对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工业图景都会产生影响。中国下定决定抓住这个近在眼前的重要机遇,并不仅仅是因为目前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政府已经通过不同的政策措施为“工业4.0”打下了重要基础。看上去,中国在这一轮数字化革命中已经处于一个不错的状态和地位。
的确,中国在最近几年已经建立了世界领先的高科技制造企业,而且大量涌现的高度创新性中小企业群体将会在价值链的电子化过程中积极参与进来。然而,绝大多数的企业依然必须执行与过去工业阶段相关的策略。许多企业和工人既没有为电子革命做好准备,甚至并不知晓其已经到来。中国工业要想综合全面升级,中小企业全面推进 “工业4.0”战略尤为关键。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够持续进行其转变过程,真正抓住数字化经济的巨大收益。
“工业4.0”的实现没有现成的蓝图。“工业4.0”的执行和实施将会在各地区渐进开展,各个国家和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对中国而言,急需提升劳动力素质和通信基础设施,通过全新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保持一个自上而下的综合性工业政策方法,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并举推动转型。整体而言,这个新战略并没有给本国公司给予太多政策优惠,这为外资进一步公平参与其中打开了大门。
中国要全面实现“工业4.0”还路途遥远。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设定了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时间目标。但客观地说,工业数字化在下个十年还难以完全实现。这就要求政策措施不仅仅是目标导向的,还要与一个健康的务实主义相联系。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的这个新战略很好地将长期愿景和实际行动相结合,使中国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迈进。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