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智能生产

智造浪潮下 抓住“芯”机遇

发布时间:2016-12-17 作者:佚名 
在佛山,芯片业是个非常稀有的产业,我所知道在主流类芯片产品领域的企业不过四五家。” 在南海桂城街道嘉邦国金中心的写字楼里,与芯片打了多年交道的希荻微电子有限公司高级市场经理严志辉,在脑海中极力搜寻着他的佛山朋友圈。
B 造“芯”之失
 
人才的缺口与技术的空白
 
    “集成电路作为高端制造业,已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2015年中国半导体市场已跃居全球第一大市场,然而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额高达2310亿美元,进口总量超过石油和钢材的总和,贸易逆差超1600亿美元,进口替代需求极其迫切。”在例举数据表明国内半导体产业的严峻形势后,唐娅又补充,“新硬件时代,佛山建设先进制造创新中心必须发展芯片产业。”
 
    如果说芯片半导体产业是中国制造业的一块软肋,那么这块软肋在佛山显得尤为明显。“最要紧一环就是人才。没有哪个行业比芯片业更渴求高技术人才,却又求之而不得。”希荻微研发部主管郭文雄的这一感慨发自其亲身经历。
 
    郭文雄毕业自华南理工大学,学的是与芯片半导体行业最对口的微电子学专业。然而由于国内芯片产业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师资水平均落后于国际一流水平,求学时的郭文雄就知道仅靠学校所学要与市场上一流的国际芯片人才竞争,还远远不够。因此,他亟需在成熟的芯片企业进行二次培训。而这样的企业大多集中在上海、深圳等国内芯片业起步较早的城市,并非佛山。
 
    “毕业后进入希荻微,我先被拉到上海的研发部门培训,跟着国内外资深半导体技术专家一对一学习,从完全懵懂到逐渐摸清产业前沿的技术脉络,如今可以独立带队研发。”郭文雄说。芯片完全依人才、技术等“知本”而生的特点,加之国外长期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让国内芯片企业拥有了一个共同特征——硅谷的团队是其技术策源地。
 
    希荻微的研发领军人陶海博士拥有20年美国集成电路设计和产业化经验。他此前在硅谷半导体鼻祖式企业,孕育了英特尔等巨头创始人的仙童半导体公司任职。希荻微电源管理芯片的主要技术多来自陶海的硅谷团队。而其在硅谷设立的办公点仍是企业最新研发技术的主要来源。
 
    同样拥有硅谷情结的还有高云半导体。2014年这家企业收购了位于硅谷的美乐迪半导体公司,获得了来自硅谷最前沿的技术支持。在陈同兴看来,硅谷是对其企业原创团队的一种补充。
 
    而与人才缺口同样明显的还有加工制造环节。在严志辉办公桌上,一片用玻璃裱起来的圆形硅晶片如DVD光盘一般反射着光线,被他视若珍宝。“这便是一切芯片的原始载体——晶圆,是造‘芯’的根本。但目前佛山晶圆生产一片空白。”
 
    目前,希荻微和高云半导体均将芯片制造委托给台湾以及海外工厂。尽管近年来,中芯国际等企业开始在祖国大陆投资建设精圆加工厂,“但国外的工艺仍比国内先进很多。”严志辉抬起那片晶圆现场讲解,“这上面密密麻麻排列了4000—7000个芯片,每个芯片中又包含几万门电路,电路中还藏着逻辑。这种微米级、高精度的工艺,是芯片生产的命门之一。”
 
C“芯”路之艰
 
产业生态圈未成,上下游配套匮乏
 
    目前,中国芯片产业地缘态势深受国内城市的科技实力影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占据着国内的芯片产业高地。其中,上海拥有张江等芯片产业集结区和中芯国际等芯片巨头,深圳在其深厚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基础和华为等科技巨擘的带动下,也见证了海思等一批芯片业力量的壮大。这两座城市的芯片产业发展尤为突出。
 
    在中国最新一波芯片产业浪潮下,一批二三线城市开始崛起。去年,合肥开始打造国内最大集成电路生产基地,预计年封装消费类、通信类等集成电路芯片217亿颗。今年3月,武汉启动建设总投资为240亿美元的存储器基地项目,希望打开晶圆生产与测试等芯片制造环节的突破口。7月,以纺织服装业扬名的福建省泉州市晋江集成电路存储器项目落户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园,一期投资达370亿元。
 
    在珠三角,也有一些城市提前布局,在国内的芯片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广州、深圳等科技强市自不必说,拥有海洋、航空科技优势的珠海同样不容小觑,炬力、全志等芯片企业陆续创造辉煌。
 
    而坐拥广阔制造业版图的佛山,却没有攻下芯片半导体这座城池。“佛山还未诞生过一家有名的半导体大企业。”陈同兴坦言。
 
    “和北上广深比起来,佛山在人才储备方面没有优势。因为就芯片业来说,其发展的最大成本不在于土地、厂房,人员的成本才是其核心成本。”广东华南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冰冰告诉记者,佛山若发展芯片产业,其成本会高于广州或者北京。芯片企业因此会思考,其投入的资金最终能不能流回自己的腰包。
 
    最让希荻微、高云半导体困扰的是,佛山还未形成芯片产业的生态圈,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匮乏。“目前佛山的芯片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小企业。”郭文雄描述的这一现状,导致他设计出来的芯片难以在佛山完成生产的后续工序。“在上海,我们设计生产出的芯片在隔壁园区就能找到企业做封装测试,但南海这边的工业园,甚至珠三角其他城市都缺少这类企业。”郭文雄说。
 
    不过,随着佛山在最新一轮智造变革浪潮中的冲锋,郭文雄看到了这座制造重镇造中国芯的希望。去年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佛山行动方案》提出将引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传感器、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加快建设面向智能制造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集成电路”这一产业的发展被提到了更高的战略高度。
 
    严志辉则分析,智能制造、物联网将是芯片业的下一个增长点。“南海应抓住当下芯片产业的黄金期和智造高需求的机遇,多引进芯片企业,在佛山率先实现产业集群和企业规模的壮大。”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