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智能生产

基于网络监测的嵌入式数控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4-05-12 作者:数控系统 嵌入式 网络监测  来源:万方数据
本文针对当前数控系统在实时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DSP 和CAN总线构建的具有网络监测功能的数控系统。为弥补单任务系统的软件构架的不足,系统软件中引入了μC/OS-II嵌入式实时性多任务内核。

2 网络监测的层次化激活机制

  为了保证数控设备现场运行的安全可靠和产品的加工质量,加工车间采用传感器对机床运行状态,如振动信号、刀具磨损、轴承温度、设备振动量和切削力等模拟量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并进行在线分析,及时调整机床运行参数。当现场条件要求严格,需要的传感器网络比较庞大,相对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计算量很大时,单独一台数控设备就可能无法及时的处理现场的数据。特别是需要进行故障诊断和返回控制的场合,当涉及的情况比较复杂,会经常发生超出单独设备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的情况,这时有必要组建数控设备的加工通讯网路,利用分布式计算的思想,将现场数据的采集处理诊断返回控制分散的其他的设备中去。

  TMS320F2812 内部自带了一个CAN 总线控制器。CAN 总线能够在工厂构成低层的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做到数控设备检测系统的网络化,随时提供上层数据获取的需要,因此,可以充分利用DSP 内部的CAN 总线控制器,构成分布式测控网络。我们所建立的网络构架是一种层次化的结构如图2 所示,将通讯网络化处理能力和控制能力划分为群控设备级、车间级、企业级直到互联网级。单独的设备被逐层的联系起来,其监控逻辑只负责本机的一些常见的故障诊断情况,软硬件结构可以有很大简化,在这一级,我们用CAN 总线把数控系统的各功能模块联接起来。上一层次的网络节点设备,则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和故障分析能力,能够接受下层无法处理的数据或初步运算结构,进行再加工,完成现场的分析诊断要求。随着层次的不断提高,诊断水平也不断增强,但所耗费的网络资源也就越大,为优化网络处理资源,我们提出了状态监控的分层激活机制。其核心原则是,采用一种可由用户定制的现场监控策略,先期定义一些可能的现场诊断形式和所需的监控处理强度,当现场监测需要诊断处理模块相应时,根据定义策略,激活相应的处理机制,可以采用逐层向上激活的方式,也可以直接激活指定的处理层,并且建立起一种系统的自学习机制,记忆和归类经常出现的监测状态,提高状态监测的平均效率。

层次化激活监控

图2 层次化激活监控

3 基于mC/OS-II的系统软件设计

  单任务数控系统的软件设计结构通常通过一个无限循环来判断任务的标志量,通过中断(定时中断和键盘中断)来激活新的任务,进入固定的任务中断程序入口,来实现任务的调度。在这种调度方式下,系统的大多数时间被任务等待的无限循环占据,在任务处理的过程中,其他的同等级的任务无法使用CPU 的资源,无法进行任务之间有效的上下文切换,导致了系统的实时性十分不可靠。同时,如果任务在执行过程中需要等待信号,或延时信号处理,当这种延时不可预计的情况下,就可能占据大量的系统时间,造成系统资源的大量浪费,导致无法响应更紧急的任务,这种无限的等待情况会导致许多不可预计的后果。在DSP系统中嵌入mC/OS-II将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并使得调试程序变得简单。在系统中嵌入mC/OS-II,可以把整个程序分成许多任务,每个任务相对独立,然后在每个任务中设置超时函数,时间用完以后,任务必须交出CPU 的使用权。即使一个任务发生问题,也不会影响其他任务的运行。mC/OS-II 优越的技术性能,有利于数控系统的实时响应,能够促进数控系统整体性能的提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也使得调试程序变得容易。

  如图3所示,系统在以μC/OS-II为底层软件平台的基础上,由μ C/OS-II 提供的各种软件平台支持,构建以任务管理,通信管理,中断仲裁,堆栈管理,内存管理,时钟管理和网络支持的软件框架,同时在μC/OS-II的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优先级,以保证CNC 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根据数控系统加工的特点可将任务划分为模块:位置控制模块,插补运算模块,动态监控模块,译码解释模块,交互显示模块,键盘任务模块,文件系统管理模块,通过各模块之间的合理结合,形成系统的工作和应用平台,集成便于用户进行二次开发的接口程序,便于系统的维护与升级。

于mC/OS-II的数控系统软/硬件体系结构

图3 基于mC/OS-II的数控系统软/硬件体系结构

4 结束语

  基于CAN 总线构建的层次化网络监测模块,保证了数控设备现场运行的安全可靠和产品的加工质量。DSP 和CPLD 的应用使系统控制结构大为简化,易于实现各种较复杂的运动轨迹控制。同时,基于实时操作系统构建的软件体系,克服了当前数控平台的缺陷,实现了系统的实时调度,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精度。  

2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任何人未经原授权方同意,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e-works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 如有异议请及时告之,以便进行及时处理。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