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1 凹槽的分类
(1)位于环关系树零层的外环之间形成的间隙。最外层环与其他最外层环之间两两求得最小距离,确切地说是间隙值,这是槽间距的第一种类型,如图10所示。
图10 最外环之间的间隙值
(2)内环与其子环之间形成的间隙。在环关系树中若位于奇数层的内环存在子环,则此内环与子环共同构成一段环状间隙,这是槽间距的第二种类型,如图11所示。槽间距值为内环与其子环的最小距离Dmin。
图11 内环与其下一级内嵌外环构成的凹槽
(3)环关系树最高层的内环形成的凹槽。位于环关系树最高层的内环在模型中为凹槽或孔洞的截面形状,因为内环的形状变化较多,综合来说有3种典型的情况,如图12所示。对于这3种情况的槽间距取值分别标志在图12中,特别是图12(c)所示的环形状为三角形时,槽间距值取3条边中最短边对应的中位线的长度。
(a)圆形环 (b)矩形环 (c)三角形环
图12 环关系树最高层内环自身形成的凹槽
(4)外环自身有内凹的部分。外环轮廓有内凹部分时并不是所有情况都算作凹槽,如分别位于内凹轮廓两头的实体所构成的角度大于45°即不能算作凹槽处理,因为这样的内凹部分刀具是否可以深入加工决定于最小内R角半径值不受内凹部分的凹槽间距影响,图13(a)所示轮廓的内凹部分两头实体所构成角度为0,符合对凹槽的定义,槽间距取内凹部分两端点之间的绝对距离。图13(b)中轮廓的内凹部分两头的实体所构成角度a大于45°,不算作凹槽处理。
(a)作凹槽处理 (b)不作凹槽处理
图13 外环自身内凹形成凹槽
2.3.2.2 凹槽的识别与槽间距的计算
依照凹槽的分类,不同类型的凹槽的识别方法也有差异的,下面针对不同类型的凹槽提出相应的识别方法。
(1)针对第一种环关系树零层的外环互相之间形成凹槽的类型,搜索构成轮廓的所有环,记录层值为0的环,两两求最小距离,综合比较这些距离,取最小值作为第一种类型凹槽的最小槽间距值。
(2)内环与其子环之间形成的间隙这一类型的凹槽的识别。利用图7所示的环关系树来具体说明,从上至下搜索奇数层的环,搜索到层数为1的环L3和L4,该环关系树除了第一层没有其他奇数层,环L3不存在子环,而环L4存在子环L5,则环L4与L5构成凹槽,求环L4与L5之间的最小距离,即为此类型凹槽的最小槽间距值。
(3)环关系树最高层的内环形成的凹槽。这种类型的凹槽识别需要借助环关系树,从下到上搜索奇数层环,并判断位于奇数层的环是否存在子环,若不存在则该环形成第三种类型的凹槽,由于内环的形状变化较多,难以归纳出一个精确确定槽间距的方法,因而作一些近似处理。图12所示为内环的3 种典型形状,图 12(a)内环形状为整圆或椭圆,槽间距为圆的直径或椭圆的短轴长度;图12(b)内环为矩形,槽间距为矩形短边的长度;图12(c)内环为三角形,槽间距为取3条边中最短边对应的中位线的长度。在分析第三种类型凹槽槽间距时将形成凹槽的内环简化成其如图12中的一种,然后求其槽间距值。
(4)外环自身内凹的部分形成的凹槽,这种类型凹槽的识别算法为:图14所示的轮廓方向为逆时针,其中ABCD这段轮廓构成整个环的内凹部分,A、B、C、D 4 个节点的凹凸性分别为凸、凹、凹、凸,由此可以得出规律,轮廓节点的凹凸性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顺序排列,若存在凸+n*凹+凸(n≥2)这样的结构,则凸+n*凹+凸(n≥2)构成一个凹槽,识
别出组成凹槽的节点后,求2个凸节点之间的绝对距离,工程上将这个距离作为此类凹槽的槽间距,图14所示轮廓的槽间距即为A、D之间的绝对距离Dmin。
图14 外环自身内凹的凹槽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