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讯 > 国际资讯

约阿希姆访华共商中德工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6-03-18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关键字:约阿希姆 工业 
德国“工业4.0”概念认为,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宣告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而以“互联网+”为核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也正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德国总统约阿希姆.高克将于3月20日至24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消息传出的这两天来,“工业4.0”概念,在资本市场被热炒,因为有分析认为,高克访问期间,中德有望加强工业4.0合作。

    中德双方将推进制造业务实合作

    对于这个判断,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表示赞同,他认为高克访华,有助于中德双方推进制造业上的务实合作。

    赵俊杰:德国吹响工业革命4.0的号角之后,去年,在李克强总理的推动下,中国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战略,我认为与德国工业4.0有很多地方是契合的,内容上是有交集的。所以,这次高克总统来访,我认为在工业革命中,中德会有一些具体的措施,包括双方组建一个更宽广的研发平台,包括人员之间互相交流,参与到共同的课题研发中等等。

    去年10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创新”成为两国对话的重要议题。双方有关组织还明确以中国东北地区作为重要的合作基地,支持双方企业参与中德(沈阳)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打造“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合作平台。

    发展智能制造中德有契合点

    那么,“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究竟在哪些领域可以对接呢?德国“工业4.0”概念认为,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宣告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而以“互联网+”为核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也正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耀说,双方发展智能制造的总方向是一致的。

    陈耀:总的方向是一致的,就是要实现智能制造,具体方向上有十大领域,德国在很多方面都有一些优势。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等,都有合作的必要性。

    制造业转型升级也是新经济题中之义

    “互联网+”从2015年起被纳入我国的国家战略,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带动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创造出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给创业者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改变。未来10年,预计仅工业互联网就将带来6万多亿元的GDP增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还提出了“互联网+”的升级版——“新经济”。李克强总理亲自解释“新经济”内涵时,明确表示:

    李克强:“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非常广泛,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

    发展“新经济”是要培育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是题中之义。

    供需矛盾是中国制造业的痛点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来看一组数据:近四年,我国居民境外消费年均增长25%以上,去年中国买走全球46%的奢侈品。这组数据背后,是我国制造业的痛点——生产与消费面临严重的供需矛盾,一面是低端供给的严重过剩,另一面则是中高端需求得不到满足。

    向美国学创新,向德日学精细化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耀认为,应该向美国学习创新,向德国、日本学习智能化和精细化。

    陈耀:美国的优势主要在研发领域,核心技术基本上控制在美国手中;从产品上来看,德国、日本的制造能力,产品的精细化程度,都是比较高的。而我们很多的产品,材料很好,工艺等也都还可以,就是精细化,与德国、日本的差距还很大。

    吴伯凡建议恢复工匠传统

    提到产品精细化,财经评论员吴伯凡提醒中国制造应该恢复工匠传统。

    吴伯凡:越老越值钱,在中国早就过去了,在深圳东莞的制造业工人,过21岁就觉得很老了,就是一个粗糙的加工,这样做谈升级是谈不了的。到德国瑞士、日本去看,他的传统一直是存续的。像日本的终身雇佣年工序列,制造当中的那些隐性知识,那些在时间当中沉淀的那种技能,甚至是智慧得以传承。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制造才可能跟人家比一比。

    “互联网+”打造智能化

    而实现制造业智能化,财经评论员吴晓波则认为,企业转型升级在于“互联网+”。

    吴晓波:每一个企业,无论是卖鲜花的、做牛仔裤的、做汽车的还是做饮料的,必须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造企业内部每一个流程;第二,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造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这是脱胎换骨的过程。所谓升级,是指面对中产阶级的理性消费,我们能否为他们提供适配的商品。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