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迪数字业务拓展总监 刘红政
一、制造业信息化行业的积极面
1.从软件+硬件来看,可以采购到行业顶尖的产品
我们在采购信息化产品的时候,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可以采购到行业顶尖产品。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C919快上天了,它的软件和硬件上的最优秀的产品,但是比较悲剧的是,这些产品无一例外都是国外的产品。例如,软件采用的是达索的整套解决方案。
2. 制造业信息化市场规模逐年递增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各个软件厂商或者硬件厂商的财务报表,国外的像达索、PTC、西门子、欧特克;国内的像CAXA、开目,或者中望,以及做PDM的思普等。他们每年在制造业信息化方面的收入都是逐年递增的。
3. 制造企业日益关注软件+服务的投入
我们的制造业企业开始日益关注软件+服务的投入。
4. 中国制造2025及互联网+政策的激励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我们中国制造2025以及互联网+的政策激励,为我们在互联网方面的应用扩展了更多的思路。
二、制造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困局
1. 软件工具几乎被国外厂商垄断,国内厂商寻求突破
前面有提到软件工具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被国外厂商垄断,国内的厂商都是在从各个层面去寻求突破。而且,国内的厂商基本上还是在做中低端的客户群体。
2. 广大中小企业存在用不起正版软件的问题
广大中小企业存在用不起正版软件的问题,这里提的是用不起,不一定是买不起。因为买的话,我们发现有一个很大的瓶颈,是什么呢?一次性购买以后终生不维护、不升级,导致在信息化或者设计工具的提升方面停留在老的版本里面。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发现很多企业他可能购买的是AutoCAD的R14版,这是很古老的版本,但是他们仍然在用,因为说不愿意接受升级。因此有很多是买了正版不升级,还有广大的用户干脆不买正版,用盗版的,导致他们技术研发的水准参差不齐。这是涉及到很多的因素,比如培训、导航等不到位,所以产生了这样一个比较恶劣的情形。
3.神化和过度迷信信息化后带来的成功
无论是媒体还是厂商,都在膨化他们的产品。也有些企业,是过度迷信信息化后带来的成功。固然你采用信息化的方案是可以达到一些预期的目的,但也并不是上了这个系统,或者说上了这个解决方案就能解决企业有时候面临研发创新的一些实际困局。
4. 服务能力不足导致很多项目的实施成果打折
在应用过程中会发现服务能力的不足会导致很多项目实施成果大打折扣。这个案例很多,产品是好产品,有时候是同样的产品,它可以去造飞机,也会有人用来画普通的通用机械零部件。这个实际上是在前期去规划它的研发工具的时候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另外,如图1所示是我们目前在设计研发的流程中一个典型的设计流程,我们前期可能买了很多三维建模的工具,有限元仿真的工具,什么CAM的系统啊,其它各式各类的,像设计研发、仿真、设计交流等等的系统,但是我们看到,核心的东西还是在用二维设计工程图,而且进入PDM管理的唯一的数据来源是二维的,而不是三维的模型。因此他们在做很多设计改型或者产品复用的时候,没有办法做到百分之百的研发创新。因为只有当你在做正态研发的时候,就说我们会采用立项的工程,在采用这么一个研发流程的时候,其实3D的基础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图1 设计研发典型设计流程
三、对两化融合的理解
我对两化融合的理解是站在3D技术的成功应用作为基础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因为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二维图纸的设计基础之上,我们很难去享受到像装配体的一些干涉,生产车间的一些碰撞检测,包括我们做有限元仿真等等这一切新的技术所带来的好处。因此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设计到两个层面:一个是对企业层面来说,我们是要搞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企业;对于国家层面来说,我们是探讨了一种新型工业化道路。
图2 对两化融合的理解
在两化融合之后,实际上近年我们都在提倡中国制造2025这一张名片,因为这里的名片是来源德国工业4.0的基地。我们国家搞政策的话一般是搞国家层面的。两化融合现在很少提,但现在我们提的最多的是制造业,我们的2025规划。现在离2025也只有短短的10年。我们前面提到,有那么多的生产我们怎么能在10年内进行一个改善,或者有没有一些捷径呢?
中国制造2025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带来的机遇
3DSource的使命
3Dsource作为在互联网信息化这一块耕耘了多年的一个企业,它所面临的一些使命是什么?在下面给大家罗列了简单的几点:
第一,我们是为广大的设计师提供海量的设计资源,为他们非常有效的去提高设计研发的效率;
第二,我们会优化他们现有的设计工具,给他们提供更加高效的设计体验;
第三,未来将逐步完善现有的社群和专区,增强工程师和用户之间的交互;
第四,打造一个非常完整的服务体系,这个生态圈会活跃当前的市场格局。
激发创新
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在前期飞速发展的几十年之中,更多的是借鉴或者山寨了国外的一些优秀产品所达到了现有的成就,在已经完成大国的这么一个格局之后,下一步考虑的肯定是需要去创新,这也是从国家层面鼓励我们进行产业转型所带来的这么一个诉求。
下面我们也结合我们云平台的一些做法,给大家带来一点思考。
在创新方面,我们需要去结合行业大咖,来共同创建一个社区,把我们企业的工程师培养成为更具竞争力的设计师,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画图员;在创办极客和创客的园地里面,可以使他们碰撞出更多的创业火花;在设计营销方面,我们会给广大的企业带来更多的体验和尝试。但在借鉴国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作参照的时候,也会为我们的工程师提供相应的设计灵感,这是我们在激发创新领域里面思考的一些内容。
四、企业产品介绍
明星产品 - 3DSource零件库
3Dsource零件库,是我们从05年到15年,耕耘了10年的一个明星产品,目前这款产品面向工程师在全部免费,大家只要登录3Dsource的网站就可以享用到几千万海量模型数据。这在设计研发的初期,可以为设计师带来很多设计上的效率提升。
产品目录 – 打开供应商的市场格局
目前来说,很多的企业还是在年复一年去制作他们的产品手册,产品手册可能都非常厚。每年,或者每半年,甚至有每一季度去印制产品手册寄发到供应商手中,让设计师去参加选型。且不提纸张和人员的浪费,单纯从体验来说非常糟糕。因此我们可以为大家打造一个电子产品目录,所有三维设计数据,都可以录入到我们这个系统工具中,然后发布到3DSource的云平台上。
优点:
一处,是在云平台上做了一个展示,但是它潜在的采购方是多家的。也就说多家的采购,可以到云平台上看到你的产品,下载你的模型,用于他们的研发过程中。这样可以带来什么呢,前期设计师参照了供应商的这个模型,进了研发的平台,那后续的研发到PDM到ERP到采购,这样是会影响到这个采购行为。因此有很多企业愿意上平台就是为了促进它后期的营销环节;
一次制作,多家集成。这个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虽然是制作了一次,但是并不是说只是在一个云端上架这么简单,实际上它还考虑到整个线下的集成,比如你的集成商,或者你的采购商,他们需要把你的这些模型数据接入到他们的一些资源系统、标准化的管理系统,或者他们的企业内部物料管理系统等。作为企业的管理系统的时候,是有非常大的价值的,因为你的供货商可能不止一家,你制作了一次,可以被多家企业内部的一些管理系统集成。
特色工具及软件
特色解决方案 – 生产车间无纸化解决方案
生产车间无纸化的解决方案。我们把这个解决方案和企业现有的PDM进行了集成,为企业业主提供了最高安全级别的图纸管理。这个图纸管理,达到最高的一个安全等级。你的图纸在设计研发、出图之后经过打印的环节,然后再派送到生产车间,这个过程很容易发生图纸流失。因此,我们直接通过PLM,把这一个图纸通过生产车间扫码的过程,就可以下达到车间的工位,让生产车间的工人直接生产你扫码得到的要加工的图纸。还会额外带来一些节省打印费用等一些附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