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国务院出台《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2018年2月,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设立。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已经到来,这是我国探索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必须紧紧抓住。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缺资金、缺标准、缺安全和缺人才等行业痛点的存在,工业互联网在我国制造业中的渗透率仍较低,部分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转型意愿不强,行业布局仍面临诸多“梗阻”。专家指出,应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通过树立行业标杆形成示范效应、搭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资源池增加技术供给、制定数据格式和接口国家标准、强化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兜底”等措施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工业互联网布局。
工业互联网迎战略机遇期
生产线的工人数量从160人降到51人、换型时间从45分钟降到9分钟、信息化品质控制点从6个增长到108个……得益于设备互联、人机互动带来的高效协同,位于广州南沙的美的空调智能工厂通过使用全智能生产线,实现效率和品质的双重提升。
“智能制造的优势显而易见。虽然我们的工人数量在递减,但是我们产品的峰值却在递增,产品交货期在递减。”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南沙工厂总经理汪小进说。
如今,美的集团将这套智能制造系统打造成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向市场,已应用到家电、汽车、零售、纺织服装等八个行业的50多家企业。与美的一样通过工业互联网帮助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实践方兴未艾。
“工业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构建起数字化工厂,助力更多制造业企业扶‘云’直上,提质升级。”美云智数智造云事业部经理陈昕乐说。
工业互联网是生产领域的一次革命,其核心是通过数据应用与智能连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创造精准供给。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我国探索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必须紧紧抓住此次机遇。
“目前全球工业互联网仍处于格局未定的关键期、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和抢占主导权的机遇期,需要国家在战略层面统筹推进,与发达国家基本同步部署。”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说。
我国在2017年11月发布了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国家战略,随后包括江苏、浙江、广东在内的多个制造业大省也出台了实施方案和扶持政策。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目前,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新格局,美、德、日、法等发达工业国家较早意识到这场由互联网点燃的数字化革命将为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正从国家战略层面加速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向全球拓展,抢占工业大数据入口主导权,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产业生态,巩固垄断地位,这对我国制造业的数据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均造成巨大压力。
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工业解决方案中心经理李芳说,在WTO规则下,国外先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中国在所难免,“加快培育发展本土工业互联网平台,完成国内市场布局已迫在眉睫。”
行业快速布局仍面临痛点
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起步较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面临差距,主要表现为关键基础能力不足、生态构建能力不足和保障支撑能力不足三个方面。《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工业互联网在我国制造业中的渗透率仍较低,行业布局仍面临缺资金、缺标准、缺安全、缺人才等诸多“梗阻”。
——成本高等因素导致中小企业转型意愿不强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在推广工业互联网的过程中出现企业不急政府急的“一头热”现象,不少企业仍在观望。多位业界人士反映,这种“观望”主要是由成本问题、技术成熟度问题、新技术应用模式还在探索期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制造业天生不是数字的,而是物理的。工业设备数字化改造和数据联网是第一步,但这往往意味着巨额资金的投入。”陈昕乐说。
据了解,设备数字化改造需要的前期投入较多、回报不明确、相关补贴不能及时到位让很多企业不敢轻易尝试,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而政府现在的扶持模式多为事后补贴,“很多企业不愿意在设备数字化改造及‘上云上平台’上增加投入,而更愿意把钱投入到对供应链、现有产品的简单技术升级上。”陈昕乐说。
同样,李芳在面向企业的实际服务过程中发现,部分制造企业更在乎近期的投入产出,“比如广东某刀具生产企业,至今仍是人工生产线,企业负责人虽然觉得工业互联网是个很好的方向,但眼前设备改造投入过多,所以暂时没有‘上云’的计划。”
此外,相比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更注重技术的可靠性、稳定性,因此技术成熟度成为众多制造业企业决定是否“上云上平台”时的一大考虑因素。
另外,工业互联网作为一种新技术,它的应用模式还在探索中。“对制造业企业而言,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满足企业的原始需求,即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不解决这一点,企业的积极性不会高。”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处处长蒋鲲说。
——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采集难度大
“没有源头端的数据采集,发展工业互联网就是一句空话。”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首席工程师黄土荣说,数据采集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前提,也是现阶段的一大难点。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数据接口、格式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采集难的问题的确存在。
据介绍,我国制造业装备种类繁多、生产厂家众多,由于缺乏行业通用的标准体系与关键标准,使得不同厂家不同类型设备的通信接口与功能参数各不相同,且装备与制造管理系统也缺乏统一的集成机制,造成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操作困难,制约了加工系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智能化的进程。
“以注塑加工领域为例,欧洲在塑胶机械中较早开始在设备中集成数据通信协议,也推出了生产设备与制造信息系统的集成标准,相比而言,我国在这一行业领域不具备完备的标准体系。”黄土荣说。
此外,目前很多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是由没有制造业基础的IT公司转型过来的,在国家标准没有制定的情况下,其在平台研发、推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不同行业、装备数据端口、格式不一致的难题。
除了国产设备生产厂家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之外,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还有另一个难解之题。目前国内很多高端制造装备多是从国外进口,而这些进口设备的数据接口和数据格式有自己的标准,封闭性比较强,只对本产品系列的垂直系统开放,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使用此类设备的国内制造业“上云上平台”造成困难。
——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依然存在隐患
“只要在自己家的设备里安装一个芯片,便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采集,甚至可以做到远程的诊断和修复,那这类芯片的安全性谁来保证?”记者在调研中多次听到这样的表述。在企业看来,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既抽象又具体,多位受访人士对“上云上平台”后信息安全会不会有隐患表达了担忧。
“工业信息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是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五所信息安全中心主任刘杰说。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我国工业互联网加快建设和发展,在开放、互联和智能环境下,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尤为重要,网络安全威胁已从信息安全扩展到工业生产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范围,进入到“大安全”的时代。
“过去网络病毒也许只是控制一部手机,今天就有可能控制一家工厂,甚至一个区域。”刘多这样形容数据系统安全在工业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
刘杰认为,现阶段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系统安全,二是数据安全。
在系统安全层面,刘杰认为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的信息安全保障面临着严重挑战,表现在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隐患越来越突出、工业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适应性不高、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需强化。
在数据安全层面,目前我国尚未对数据进行立法,行业里通行的安全承诺也只是以“君子协议”的方式存在,主要是靠行业的自律机制来保障,缺乏强制性监督。
“可以说安全隐患一日不消除,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就难以真正发展起来。”蒋鲲说:“我们希望通过‘白名单’机制引导一些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能够先迈出这一步,逐步健全对数据安全的监管机制,直至将来通过‘数据立法’。”
——人才储备极度缺乏 招录比例甚至不到1%
业内人士指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所需的既精通工业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人才极度缺乏。
“缺工业互联网人才,是企业最头痛的问题之一。”黄土荣说。博创近几年正加速从注塑装备生产企业向注塑行业智能化平台服务商转型,并在2018年初推出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由此,博创加快了人才引进战略,在2018年初组建了专门的招聘团队,面向海内外招聘工业互联网领域高端人才,但结果并不容乐观。
“按规定招聘团队每天必须浏览20份简历,每周必须面试20人,但最终能留下的高端人才不足1%。” 黄土荣说。
此外,行业激烈竞争使得该领域人才薪酬水涨船高,出现企业在人才引进上的投入与产出不匹配的现象。在黄土荣看来,这是企业试错的成本,必须承受。
为此,不少平台企业选择高薪招聘一些有经验的退休工人来跟IT专家合作。“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人才缺口如果得不到解决,未来将严重阻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蒋鲲说。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的工业互联网还没有形成统一平台,且同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存在网络壁垒,影响网际打通。“如果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时间成本较高,容易错失宝贵的发展机遇。”李芳说。
多措并举推动工业互联网布局
业内人士指出,经过移动互联网充分发展,中国在互联网经济大潮中已经积累了很多创新成果与经验,接下来如果在政策上因势利导,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那么我国的工业互联网仍大有可为。
陈昕乐等业内人士建议,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和布局一定要根据场景和行业来进行,通过树立标杆推动有条件的行业和企业先行先试,形成示范效应,逐步带动上下游企业跟进布局,小网变大网。
“万事开头难,降低企业一次性投入成本非常关键,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来说。”陈昕乐说。
广东省日前出台11项政策扶持工业互联网发展,其中有3项与降低企业成本有关,比如采取按需付费、以租代买的模式降低企业信息化一次性投入成本,同时辅以公有云平台、网络使用不低于30%的降费优惠政策。
“现在的政策就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先‘上云’,让数据跑起来,待效果显现后自然能引来更多使用者。”蒋鲲说。
为弥补实力不够强的企业技术支撑和研发方面的短板,解决专业化人才紧缺的现实问题,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可牵头搭建统一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资源供给池,推动制造业企业的平台商和制造企业、互联网公司、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技术研究机构开展合作,扩大技术供给。
业内人士指出,只有搭建统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联通器”,才会助推重点区域制造业的一体化发展,发挥工业互联网的最大效益。
这样的实践正在进行。广东在2017年已经成立了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我们希望这些联盟的企业能够团结起来,形成合力,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共同打造研发平台,营造广东省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蒋鲲说。
打造资源供给池是一方面,而培育工业互联网领域专业人才是长久之计。刘多等多位业内专家认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核心是培育人才,建议要引导对物联网相关基础学科的投资和培训,同时加强对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与选拔,打造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制定数据标准是推动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引擎。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及时会同行业相关方制定数据格式和接口国家标准,并积极参与国际相关标准制定,为中国企业争取更多话语权。
黄土荣等业内人士建议,现阶段可以先分行业领域制定标准,待时机成熟再编制跨行业的数据格式、端口标准,其中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可发挥积极作用。“这类企业的优势在于本身是做装备的,扎根本行业,有比较强的市场话语权,可以在源头端一次性解决该行业数据标准问题,未来可视时机积极参与相关国家标准制定。”黄土荣说。
另外,有部分业内人士建议现阶段国家层面应出台政策,在引入国外机床设备时,要求国外厂商开放数据接口。
工业互联网加速向各领域融合应用的同时,须用安全“兜底”。刘杰等专家建议要适时推动数据立法,加快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着力从数据安全层面和系统安全层面统筹确保工业互联网安全。
“要通过技术和管理相结合,建立涵盖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多层次安全保障体系。”刘杰说,同时构建工业互联网设备、网络和平台的安全评估认证体系,依托产业联盟等第三方机构开展安全能力评估和认证,引领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