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6日,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工程院联合制定的《发扎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工信部联产业〔2016〕231号)公布(实际印发时间为7月12),这是推动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细化配套措施——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服务型制造已经与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一起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措施。
服务型制造对制造企业意义重大。
技术进步、社会分工的结果就是制造产品越来越复杂,企业一方面需要增加对产品研究开发的投入,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产品,获得更多的使用价值。对于一些用户来说,由于不具备复杂产品使用、保养、维修的能力,需要制造企业为他们提供这些服务;还有一些用户出于专业化经营的考虑不愿意自己从事保养、维修甚至使用等活动,就把这些活动委托给制造企业。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制造企业给用户提供更多服务成为可能。譬如在传感器、移动通信、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下,制造企业可以监控产品的运行状态、收集用户使用产品的数据,进而给用户提供产品使用的建议或方案。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他们所需要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带给他们的功能或使用价值。正如营销大师爱玛·赫伊拉那句著名的广告语:“我们卖的不是牛排,而是牛排的滋滋声”。如果制造企业能够通过在提供产品之外提供更多的额外服务,即提供“产品+服务”的组合,就能带给用户更大的价值,从而也使自家的产品更有吸引力。苹果iphone+appstore组成的生态系统就是一个典范。苹果手机(也包括ipad、ipod touch等使用iOS操作系统的产品)用户可以通过app store获得音乐、食品、图书、各种应用程序。iphone的工业设计和性能固然优秀,但是app store所提供的这些服务极大地丰富了硬件的功能。第三方音乐、食品、图书、各种应用程序的种类越多,带给用户的价值越大。由于苹果的iOS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就使得该系统相对于Android、Windows等操作系统更具有吸引力,反过来带动iphone销量的提高。可以说,提供基于产品的服务即“产品+服务”组合功能的能力已经成为决定制造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和其销售收入、利润的主要来源。
从国家层面来说,服务型制造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当我们高兴于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但与此同时却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衰退。而基于产品的服务活动的发展,却能够加强制造业的实力。服务型制造是“制造+服务”的组合,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在统计口径上,如果基于产品的服务活动是发生在制造企业之中的,则记作制造业的增加值;如果这些服务性质的活动从制造企业独立出来或者由专业化的服务企业来提供,就成为服务业的产出。由于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一般高于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服务业),产业结构过程中工业和制造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还会带来一个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后果,即拉低整个经济的生产率水平。所以我们期待服务业的比重上升,实际上期待的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服务业,而不是低端服务业。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所推动的恰恰是与高技术产品结合在一起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因此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有利于带动生产率的提高。近几年来,由于内外需疲软,传统低成本竞争优势削弱,我国工业、制造业遇到很大困难,增长速度不断走低,产能过剩严重,经济效益恶化。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是要从供给侧发力,改善工业和制造业的产品供给状况,提高市场竞争力。服务型制造无疑是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加工制造环节上游的研发、设计服务,可以改进产品的技术、设计、质量;加工制造环节下游的服务,可以进一步增加产品带给用户的价值和带给制造业本身的附加价值。无论从哪个方面,服务型制造都可以带动制造业向中高端攀升,改善供给状况,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