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科学探索从微观到宏观各个尺度上向纵深拓展,以智能、绿色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将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我国既面临赶超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从决定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又反复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要在中国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2013年5月至今中央层面已经出台近30份相关文件促进创业创新。2016年5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目标。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运用好创新的理念,就需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就需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进一步推进“互联网+”行动,广泛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不同领域融合发展,催生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出更加符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平台,汇聚各方面力量加速创新的进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中国生产力学会积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系列讲话精神,经民政部和国家统计局批准成立创新推进委员会,持续开展了创新领域的深入研究,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一是受国家有关部委的委托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其中,2014年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开展了《“十三五”创新驱动的战略重点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课题,课题完成后国家发改委给予高度评价。二是经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生产力学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5届中国企业创新论坛,得到了中国华融、中国东旭、中国建材、中国中车、中国航天科工、中国航空、新兴际华、联想等集团有限公司众多知名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参与。目前中国企业创新论坛在企业界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创新年度盛会,是传播企业创新发展理念,探索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展示企业创新发展成就,催生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家的权威的、有影响力的舞台。三是每年选择2-3家创新典型企业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创新案例课题研究。
今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增长低迷,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不定,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从国内看,我国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依赖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老路已越走越窄,亟须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从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寻求根本性转变。我们必须用好“新理念”、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做好迎接和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准备。
一方面要克服对创新发展领域、创新发展主体的狭隘理解。首先要解决好对创新发展领域的认识问题。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个方面。大到国家战略、小到工作方式方法,一切能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和发展质量效益的新理念、新思维、新办法都是创新。同时要解决好对创新发展主体的认识问题。事实上,企业才是创新的主体,无论是新技术的产业化,还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都是由企业最终完成的,我们要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企业。另一方面要尽快改变对原有发展模式路径的依赖。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费阶段已经结束,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过去推动经济发展的老路越来越难走,已经到了走不下去的地步。彻底摆脱对原有发展路径的依赖,关键在深化认识、在迅速行动,必须把思想自觉转化成实施全面创新的实际行动,使资源型经济和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经济结构加速转型,最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新动能、新模式。
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它是多种科学技术进步的一个集合,生物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各种技术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取得了空前快速发展。它不仅改变了我们正在干的事情和人们的交流方式,更改变了整个社会和我们的身份。和前几次工业革命不同,本次革命呈现出指数级而非线性的发展速度。这是因为我们目前生活在一个高度互联、包罗万象的世界,而且新技术也在不断催生更新、更强大的技术。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从战略高度进行认识,而如何找准定位,创新思维,如何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如何抢抓战略机遇、找准优势发力,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以中高速增长为标志的新常态,转型发展、结构调整任务十分繁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我们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在发展方式、发展要素、产业分工、创新能力、资源配置、创新群体上实现“六大转变”,构建新的中国创新动力体系。
创新动力体系要瞄准的“六大转变”即,第一,发展方式,从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式增长向以质量效益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转变。第二,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发展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转变。第三,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第四,创新能力,从“跟踪、并行、领跑”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第五,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统筹配置转变。第六,创新群体,从以科技人员的小众为主向小众与大众创新创业互动转变。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创新发展放在我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才能实现认识把握创新规律的新飞跃,促进我国各项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作者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产力学会首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