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的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
在这一背景下,1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将“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两个行动计划融合到了一起。会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抓手,加快构筑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制造业新基础,培育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
会议还明确了要出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质量品牌提升等11个配套实施指南、行动计划或专项规划以及设立“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等具体措施。
雄心
在绿色制造方面,《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注意到,燃煤发电行业已经在行动。比如,在《中国制造2025》正式出炉之前,中国煤炭巨头神华集团已崛起为清洁煤电领域的“弄潮儿”,其也提出了“十三五”发展愿景,即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以及技术方案提供商。
2015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在2020年前,所有现役电厂每千瓦时的平均煤耗都要低于310克、新建电厂平均煤耗则必须低于300克。
对于发电行业来说这的确构成了不小的压力。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电力工业现状与展望》,2014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为318克/千瓦时。
安迅思煤电行业分析师邓舜也表示,燃煤电厂节能减排改造越到后面越难,但是,如果投资到位煤电完全可以做到清洁运行。以2015年获批的神华国华华容电厂项目为例,其就是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建成运行后供电煤耗将不高于273克/千瓦时。
在劳动密集型的家电行业,“智能制造+互联网”结合已经成为风潮。海尔、美的、格力、海信等家电企业,都在积极推进生产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机遇与挑战
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也不容小觑。
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认为,向互联网转型的最大阻力来自于旧思维,一定要以用户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来重塑生产流程、流通配送环节和整个组织体系。
而在智能制造方面,记者注意到,各类扶持政策和利好消息持续涌现,市场上也成为各路资金热捧的焦点。特别是2015年以来,在智能制造的大概念下,半导体芯片、无人机、机器人、大数据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不断升级,不仅带动着资本市场的热潮,也为中国制造探索着新的出路。
近日,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清华控股计划收购两家半导体制造公司。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正在计划进一步加强半导体制造技术,以减少对国外供应商的依赖。
泰科天润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制造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缺自主研发的芯片,半导体芯片长期处于国外巨头垄断的状况。
尽管近两年来,政策和市场对于半导体芯片行业的关注度均有所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本土半导体芯片行业一直处于跟随国外同行发展的路径之下。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在该领域没有先发优势,做出来的产品往往落后国外5~10年。
半导体芯片行业具有重投入、高技术门槛、长周期、高风险的特征,试错成本畸高无比。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鲜有资本敢往里面砸,观望的态度使得国内的半导体芯片行业几乎错失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现在全球高端制造业正在新材料的带动下,进行一次产业升级,是中国制造业难得的发展良机。”陈彤对记者说,硅材料做的芯片已经被国外垄断,国内企业很难再看到机会,而且硅材料做半导体做了30年,物理上已经到极限;碳化硅半导体技术或是国内企业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