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讯 > 国内资讯

工业4.0之路:腾笼换鸟?

发布时间:2016-02-14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张瑾
关键字:工业4.0 腾笼换鸟 
残酷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开始,我国劳动力市场进入需求大于供给的时代。特别是在产业工人的需求领域,我国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已经达到1.45倍,这意味着技术工人岗位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

    那么工业制造厂或许就是一个大型食堂

    从工业1.0开始,人们制作食物一起砍柴生火,利用蒸锅煮锅等一系列工具烹饪出一些大伙都能吃的饭菜(机械制造时代);

    工业2.0,煤气灶、烹饪设备和厨师们变多了,多了很多如烤箱,电磁炉等设备,可以将点心速食等由机器统一制出(电气与自动化时代);

    工业3.0,实现大批量同步做菜,每样菜品及做菜步骤都在电脑里记录在案,还有一些机器辅助自动化同步做点心(电子信息化时代);

    到了工业4.0,你想吃啥可以不用来食堂了,在家里用手机用pad远程点好,菜品种,口味,忌口偏好都给你整明明白白的,下单之后厨师亲自来到你家里给你掌勺,整个一私人厨房的待遇。

    而真正的工业4.0,国内优秀制造企业也在不断的接近中。现在的工业4.0和物联网的关系,就好比当年的互联网带动工业走进3.0时代。如今我们赶上了物联网带动工业4.0的潮流,大波制造业正随着物联网大军队的指向奋力爬行,任何一个动作都可能引领军队的整体走向。

    赚着微薄的利润去“腾笼换鸟”,你愿意吗?

    现在的情况是:“腾笼换鸟”所付出的代价让所有传统制造业心里一咯噔。我目前也没赚多少但是至少还算稳定,你说让我换机器人我就换了?任何行为也没有眼见为实的人力来得实在。而残酷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开始,我国劳动力市场进入需求大于供给的时代。特别是在产业工人的需求领域,我国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已经达到1.45倍,这意味着技术工人岗位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

    那些眼前赚着钞票的传统制造业老板们为什么要在一群自认为是危言耸听的言语之中,砸大笔的钱去做自己不确定回报的事情,相信那些目前还没有发生的预言?在一次采访中,红领集团副总裁李金柱提到,任何一个机会都会经过四个阶段:看不起;看不见;看不懂;来不及。

    看不起的时候,请看看你的工厂流水线是否可以有以下几点进步空间:

    1.能否利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

    2.你是否追求工匠精神,你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如何?

    3.如果前两点都没有的话,个性化定制就先不要去想了吧。

    看不见的时候,请看看你是否拥有以下几点未来核心竞争力:

    1.你有满足定制化生产的设备

    2.你的机器设备有自我完善的系统

    3.你能检测并利用上这些设备中的数据,归纳和分析。

    面对上述问题,如今很多传统制造商的做法是山寨版的“腾笼换鸟”模式,进行配件拼凑,即采取厂家完全进口国外的零部件,然后在国内进行组装,虽然缺少研发能力,但仍然可以推向市场。不过这一现状终究是不稳定的,一个没有想清楚的行动,其弊端也终将图穷匕见。

    水土不服,这是一只烙下病根的患鸟

    “腾笼换鸟”的目标是换一只你从未了解过的鸟,在这个探索模式中,国内研发能力尚且不足,零部件缺乏核心技术能力,又普遍对国外的配件和技术盲目认可。在周围企业社会风向的威逼利诱之下,传统企业急了,换换换,砸钱也换!于是大价钱买了个好鸟,不过问题出现了:好鸟的喂养模式和之前的鸟完全不一样,饲料也是不同的,没有系统的饲养方式,这只贵重的“进口鸟”生存条件愈发艰难了。于是“全进口配件+自行组装”模式带来的弊端便成为了传统企业转型迫切烙下的病根。

    最近中央提出的加强供给侧改革政策,也是一个对当下制造业的警钟: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质量问题,劣质又大批量的产品将如同山寨手机市场一样不受待见。这点也同理到传统制造业的装备上:“比方采用倍福的控制器,选择安川的伺服电机和纳博的减速机,再加配上康耐视的视觉感知系统等部件,整体组装成一台工业机器人。”看上去很美,不过传统企业不会玩呀,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对其配件的深入了解,集成的机器人最终达不到完美的性能。

    那我们补缺技术短板吧,核心技术上的点一个个来突破,这样对技术上就有两点要求:首先此技术要保持长期的稳定,其次我们自身的产品和结构不会在短期内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而这一套改变又需要多长时间呢?有资深人士提到,要想做出这些变化,要么使得新兴技术与产品的“国产化”还没完成,引进技术就已经过时了;要么使中国工业在旧的技术轨道上积累的核心技术一夜报废。那么,再回到养鸟的问题,鸟肯定要活下去,这时候你还敢自己打包票确保养不死它吗?

    两个真实改造案例:借助外脑向前迈一步

    在这些历史的欠账中,想做到迅速补齐短板也许终究空谈一场,要做的事情太多。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是工业3.0升级4.0,和部分行业的2.0同步而行,这种复杂性是中国工业升级区别于发达国家的本质特征,也比我们以往的历次转型尝试都不同。

    对于2.0甚至更低端的制造业来说,升级的路线已经有现成的典范。而对于3.0的制造业升级4.0的过程,不同行业的制造业玩法不同,个性化改造明显,再没人能准确告知你该如何一步登天了。那么进行小范围改造先行尝试是一个较为稳妥的做法。

    看看下面两个真实改造场景:

    场景一:洪堡工业的三合一生产线改造。

    在每次切换生产不同阀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切换时间,经过工业4.0的升级改造后将三条生产线改成了一条,同时可以生产六大家族的2000多种产品。而且,不同产品之间切换时间是零。也就是说,产品一进入生产线,用射频识别了解型号和后续要做哪些事情,后面所有的工装已经全准备好了。这个改造完之后,比改造之前我们的生产率提高了10%,库存降了30%。

    场景二:瑞典的液压马达外边喷涂的生产线。

    在瑞典液压马达当中嵌入一个芯片。这个马达会在系统里面定义,喷什么颜色、什么样的漆,在什么地方应用。之后会进行自动配漆、调温度。通过射频识别和马达进行“对话”,把要喷的漆全部自动调好。这样的改造将工厂能源消耗降低了75%。

    回到换鸟的话题,博世力士乐做的就是在帮你换了一只训练有素,有专人饲养的“进口鸟”之后,还顺便把你笼子改造了。

    中国制造目前站在十字路口上,前方的道路必定是全新的中国版智能制造的道路,过程如何周转,是否能够花最少的时间迅速完成转型,就需要以战略性思维重新塑造工业与技术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标。

    摒弃盲目崇拜,也并非闭门造车。无论是追赶者还是领先者,如果无法心系天下,就立足自身条件,从简单的改造做起。过程难免痛苦,不过“边跑边整”也是在这趟大改造的先锋队中获得借鉴和提升的好方式。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