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搞智能制造、互联网+、还是工业4.0,在用户需求识别方面寻求突破,都是一道必须跨越的坎。
“满足用户需求”其实是老生常谈,说了几十年了。但很多人对其内涵的理解却不到位。比如,很多人把这句话当成口号、当成觉悟,而不是看作一种能力。
满足用户需求为什么难?笔者有个观点:原始的用户需求基本上得不到满足的(比如我想长生不老)。所谓的满足用户需求,本质上是在可行的前提下、让用户的满意度最高。而要制定出这样的目标,难点首先落在识别用户需求上。
识别用户需求很难。首先是因为”需求“是综合的,各个方面需求往往是矛盾的。比如,质量好往往会贵、便宜的往往质量差。理解需求,就是理解这种综合性。其次是需求可能是潜在的,用户可能说不清楚的自己需要什么;而用户说出来的需求,也可能并不是真正的需求。这些难点都是客观的。
在《第四代研发》这本书中,把发现用户潜在需求当作追求方向。为什么呢?因为“潜在需求”中有更多的创新机会。这是因为:在未能满足的需求中,需求越明确、实现的难度往往越大。所以,要在创新中取得优势,你就必须比别人更深刻地理解用户需求、挖掘出潜在的需求。这种竞争关系就导致了识别用户需求是个永恒的难题。
ICT技术的发展,为更好地理解和发现用户需求提供了新的条件和可行性。
小米可以把原型机放在网上,收集用户意见;滴滴打车可以用手机随时随地收集乘客的需求;GE通过互联网感知到设备的状况.......这些做法的本质,都是在收集用户需求方面有建树。
我想,钢铁行业也应该是这个样子,要设法告诉用户:我的某个产品对你来说是性价比最好的,而不是说“我的产品是最好的”。要做到这一点,用户的需求必须识别清楚。过去,用户需求识别都是靠专家来做的、知识放在专家的脑子中。在ICT时代、智能制造的,一定要努力学会用数据说话、把专家脑子里的知识装入计算机。当然,这样做是个大学问:不仅要用数据说真话、还要让用户愿意听、不要把界面搞得太复杂。否则,用户不停,就等于白费劲。但是,这事再难也得做。否则,智能制造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