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讯 > 国内资讯

透视中国机器人产业:市场井喷 创新滞后

发布时间:2015-03-12 作者:ecnc 
关键字: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政策红利的到来,使得机器人市场出现井喷,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已经达到千亿规模。但是整个产业创新程度并不高。核心技术仍然是最大的短板。

  政策红利的到来,使得机器人市场出现井喷,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已经达到千亿规模。但是整个产业创新程度并不高。核心技术仍然是最大的短板。

  你会被机器人所取代吗?享受了30余年人口红利的珠三角各城市近两年来日益面临这个艰难抉择。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等珠三角各城市,“机器换人”已从企业自发行为上升为政府政策导向,各地也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顶层政策呼唤之下,作为世界工厂的“最大车间”,珠三角机器人产业在2014年呈现井喷式发展,依托3c电子制造业的庞大体量,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蓝海”已具千亿规模。

  在各地政策打造机器人园区、集群突进战略的同时,发展掣肘仍覆盖产业全部链条,但机器人国产化与“机器换人”之路仍任重道远。

  政策红利引来机器人“井喷”

  据深圳福士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销售主管李俊介绍,2014年增长率大概在50%左右,虽然在行业内算不上大企业,但增速非常快。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院长助理、深圳机器人行业协会秘书长毕亚雷表示,目前珠三角机器人使用的年增速超过30%,特别是2014年呈现爆炸式发展。在装配、搬运、焊接、抛光、打磨、喷涂等多个相关领域为各规模企业所采用。

  佛山嘉腾机器人公司2010年之前销售都不理想,2010年该企业销售额就过亿,此后保持每年30%到40%的速度增长,嘉腾机器人承诺未来三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000万元、1600万元、3500万元,并将于2019年底前实现上市。

  亦是研发第一条整体水槽抛光机器人生产线起步的佛山利迅达已成为国内颇具名气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利迅达销售总监何泽贤透露,与上年相比,2014年利迅达的订单实现500%的增长,何泽贤预测,机器人应用未来的3~5年内将在中国市场迎来高峰期。

  深莞佛机器人产值近千亿

  根据日前发布的《2014年度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征求意见稿,2014年深圳市机器人企业237家,产业总产值480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企业192家,服务机器人企业45家。

  佛山全市共有工业机器人企业72家,现有规模接近300亿。同时,来自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从事与机器人产业相关的企业已有200多家,机器人及整个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200多亿元。

  可见,珠三角仅深、莞、佛三地机器人及相关行业近500家,产值总额近千亿。

  在旺盛的市场需求驱动下,各类机器人产业园及产业基地在全国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已经在建或计划建设的机器人产业园区或基地超过30个。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也于去年11月底揭牌,计划总投资27亿元。

  去年7月,顺德出台文件启动“机器代人”计划,政府将扶持在家电、机械、家具等行业推广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应用。同月,中山市也明确提出将推动“机器换人”,拿出专门资金支持企业“机器换人”。

  在佛山市最新公布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当中,这个行业要在3至5年内达到1000亿元产值。

  在深圳,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被列为深圳的第五大未来产业。

  服务型机器人待开发

  在整个珠三角机器人行业版图中,工业机器人是绝对主角。以深圳为例,据深圳机器人协会统计,工业机器人企业占大头,有190多家,产值也较高;而服务型机器人仅有45家,产值仅有约15%。

  “这样的格局分布主要还是技术的原因。”在他看来,不同于工业机器人,直接与大众消费者接触的服务机器人技术要求极高,比如清洁机器人或教育机器人,要求直接对于人类喜怒哀乐和声音动作做出精准的反应和后续行动,相关产业企业数量产值受困于技术支持,但相关研究和合作正在加速,服务机器人在智能硬件、商业模式上有较大的空间。

  世界顶尖机器人专家李泽湘教授有类似看法。据他透露,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将差异化发展,首先将针对3c产业进行机器人开发,同时也将瞄准医疗康复、消费服务和家庭机器人等研发;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也表示,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家庭看护需求增加的同时相应劳动力减少,服务类机器人前景广阔;更加精密、复杂的医学、军事等领域市场空间非常大。

  产业瓶颈:前景广阔但亟须自主创“心”

  放眼珠三角甚至全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即便是在自主“创新”方面有所成就的盈动高科,所研发的绝对值编码器在向大型企业推广时也难免“碰壁”。

  来自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外资企业借助自身优势,迅速分切着机器人这块诱人蛋糕。目前,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公司、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机器人并称为机器人领域的“四大家族”,这些巨头占据中国机器人产业70%以上的市场份额,几乎垄断机器人制造、焊接等高端领域。

  在机器人行业已经浸泡数年之久的系统集成商韩军一语道破:因为国内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缺乏领先的自主创新技术及产品,市场主要被国外行业巨头所垄断,核心零部件价格高昂,早已成为阻碍工业机器人产业加快发展的一大绊脚石。

  以佛山为例,其机器人制造行业在全国走在前列,但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却发现机器人企业所拥有的核心技术并不多,大多为引进国外先进零件后重新系统集成。比如利迅达机器人系统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公司核心产品中有三成费用支出花费在进口力臂上。

  东莞市拓荒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以生产的一台数控切割机为例,直线导轨、静电板、伺服机等核心零部件无一不来自国外品牌。企业负责人坦言也想支持国内品牌,可技术跟不上,使用国产品牌零部件后产品故障会提高,客户不买账,作为设备提供商,他们不得不选择价格更贵的进口货。

  在毕亚雷看来,如果说如何制造零部件,并将这个合格的零部件组装为精准灵敏的机器人是目前阶段的困难,那么让这个机器人完成纷繁复杂的各流程工艺是未来更大挑战,“机器人行业今后会转向一个服务主导行业,专门提供解决方案。”

  “让机器理解人,人与机械协同工作,始终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毕亚雷举例说,在精度要求极高的电子制造领域,如何让机器完成一系列智能手机的手机壳的制造、检测等一系列要求不同的非标准化工艺,如何实现整个生产线的“柔性”,如何根据用户行业需求为其定制整套自动化流程等,目前均处于起步阶段。

  “汽车配件生产线之所以使用机器人,是因为其生产流程相对单一、标准,且人工操作效率极低。”李俊表示,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主要实现简单的切割、加工、调整等操作,全流程成套的自动化机器人生产目前在国内还不现实,将批量的机器人及相关辅助调试设备、信息网络系统整合组装于生产车间内目前还有很大难度。

  深莞佛机器人产业各具特色

  深圳

  深圳是创意之都、设计之都,创意设计业优势明显,其中工业设计占全国份额的60%。根据这一特色,深圳机器人发展可主打研发设计。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主席曲道奎指出:“深圳未来的机器人发展应该聚焦于3c产业、电子制造。”

  深圳将设立专项资金,自2014年起至2020年,连续7年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设立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鼓励组建一批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专项资金主要采取直接补贴的方式予以支持。对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前景良好的产业化项目,予以最高500万元配套支持。鼓励优势企业积极承担国家产业化项目,予以最高1500万元配套支持。

  东莞

  东莞工业机器人企业大多聚集在下游系统集成环节。系统集成,指的是将批量的机器人、网络系统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一个生产车间。国际模协秘书长、东莞工业机器人技术协会顾问罗百辉认为,东莞机器人产业有望先做成规模优势,再形成性价比优势,市场还是很乐观的。

  014年11月,投资27亿元的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揭牌成立。该基地由以世界顶尖机器人专家、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教授为带头人的团队牵头建设,在未来5至10年的时间里,全力构建创新科技产业化生态体系。今年东莞提出强化金融服务支撑,推广事后奖励、拨贷联动、租赁补贴等方式,解决企业“机器换人”资金难题,把东莞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城市。

  佛山

  佛山的机器人产业目前主要集中在机器人的应用集成方面。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界资深人士文志贤认为,学习德国是佛山发展先进装备业的新方向。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友认为,除了借力发展,在机器人生产企业的业内人士看来,广东机器人制造行业还有一条突围之路,就是往物联网系统拓新。佛山计划注明将在5年内打造规模超万亿元的机械装备产业带,其中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新兴装备制造业的产值要在3至5年内达到1000亿元,而在去年,佛山该行业的产值不足300亿元。

  今年佛山市还将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建设中科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诺尔贝机器人研究院等重大新兴研发机构。

  企业心声:产权保护忧心复合人才难求

  在我国知识产权保障仍不完善的背景之下,对于技术工艺要求极高的机器人行业,无疑添加了不少“环境阻力”。佛山多家机器人企业负责人都表示,科技研发的过程中最头疼的事情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

  例如,利迅达用3年时间去研发核心技术,嘉腾则用了更长的时间,投入数千万元的科研经费,但是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旧较为薄弱。佛山多家机器人生产企业告诉记者,现在机器人生产多为迎合客户个性需求的非标准化生产,而今后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趋势或许是把不标准的东西实现标准化,以不同型号的配件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最大化地提高生产效率,知识产权就显得格外重要。

  “贤才难得”也是诸多企业的一块心病。而在佛山这样的二线城市,如何留住人才也是机器人制造企业面临的共同困境。很多企业给予高级研发人才配房配车,做满一定年限还赠送企业股份的福利,但是很多企业负责人也表示,高级研发人才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太高,而教育、医疗等资源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也确实是我们一个硬伤,很难长期留住专业研发人才。

  深圳福士工业机器人公司销售主管李俊表示,“机器人行业最缺的就是项目人才,即了解某一特定行业的工艺生产特点,有熟悉以机器人为核心的自动化流程,随着整个行业不断扩容,该类人才将日益抢手。”

  专家建议:机器人国产化要过五道槛

  有专家认为,逐步培育核心技术是国内机器人产业崛起的必经阶段。“在国外,包括abb、安川等行业巨头都是经过数十年的培育才逐步发展到如今的地位,而我们国家工业机器人产业比国外晚了二三十年,要在短时间内超越甚至完全替代国外品牌的产品优势不大可能。”在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看来,包括东莞在内的珠三角要完善机器人产业链条上下游,还需要拿出更多的耐心。

  深圳雷赛智能控制事业部总监吴寒认为,机器人国产化必须面对五个方面的问题:伺服系统、控制器、核心算法、精密减速器、应用和集成技术;其中位置精度和重复精度低,机械本体制造精度、电机及驱动技术不过关、核心控制算法未形成是机器人国产化主要难题。
 

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