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装协材料分会发表的《2014年中国建材家居产业发展报告》中预测,预计2015年,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2735亿元。在家居产业里,智能化浪潮已经开始了近十余年之久,但用户的接受程度似乎并不算高,虽然有数据统计已达千亿规模,但同整个家居产业蛋糕比起来,差距十分巨大。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到今天,至少在智能家居都能干什么层面上,大多数用户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印象,一个APP控制所有家居?尤其是在比普通产品贵十倍几十倍的价格面前,大多数用户的态度是——观望。
但同外冷相反的是,智能家居创业可谓风生水起,既有专业玩家如RICI、Control4,也有传统家居巨头涉入如海尔、格力、美的,甚至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京东及小米也在加速智能家居的布局。比如,在9月底举办的上海国际智能家居展有280家参展商参与,而这个数字在一年前同一场地举办的上海国际智能建筑展览会上仅有180家参展商,一年时间中国智能家居创业热度由此可见一斑。很多国内外的大公司纷纷吹响了进军智能家居市场的号角。然而,几年过去了,大家似乎并没有看到这个行业有太多的突破。
此外,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智能家居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数据预测,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将达到1800亿元,甚至一些乐观的分析认为这已是个万亿市场,但在这些看涨的预测中,智能家居真的已经如此乐观了吗?答案是NO。我们不禁要问,已经发展了十余年的智能家居,为何如此难以落地?是用户不需要?是技术达不到?似乎没有正确答案。毋庸置疑,智能家居从概念到走进现实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如何才能撬开这块“肥肉”市场,这是整个行业都将面临的拷问。
企业很热闹 消费者看热闹
据腾讯家电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智能产品,95.2%的人士感兴趣,非高消费人群占据69.12%,高消费人群占据30.88%;45岁以下占据98%左右,45岁以上的还不到2%,18-25岁的消费者占比近40%,由此可见对于智能家电感兴趣集中于消费水平适中的年轻人。
然而,在火热的背后,也折射出了问题,消费者也提出了不满。50.9%表示与预期不符合,36.6%表示靠谱但是低于预期,只有不到15%的人会表示满意。表示不满用户的原因只要为以下两点,其一,国内的发展较晚,进程缓慢,消费者缺乏引导,暂缺国标,市场缺乏培育。其二,厂商与产品零散不成体系,用户无法感知智能家居大概念的全貌。其次,品牌认知现光环效应,根据腾讯家电调查显示,将近40%的人会选择苹果、三星、谷歌大品牌,对于知名度不是甚高的品牌感兴趣的人也并不是很多。
广阔前景难掩“过载”问题
如今,智能家居的概念尽人皆知,各项数据都指向智能家居的市场空间巨大。2014年以来,互联网大咖和传统家电巨头密集进入。2014年1月份,谷歌以32亿美元天价收购Nest;12月,小米战略投资美的12.66亿元,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态链、移动互联网业务领域深度合作。2015年1月,海尔、魅族和阿里宣布合作,三方共同开发互联协议;4月,TCL与腾讯、未来电视达成资源整合协议。
但广阔的市场前景,掩盖不了国内智能家居的“过载”问题。
国内的智能家居,因为有相对成熟的市场作为参照,最初呈现在用户面前的时候,就几乎是全面开花的局面,短时间内各品牌的智能路由器、智能插座、智能摄像头此起彼伏、层出不穷。直到2014年,智能家居的概念才逐渐从圈内专业人士向大众普及,开发者和用户市场教育间的断层过大,使得尚处在初始阶段的智能家居便遇到发展红海。作为这些参与企业的参照体系,美国有28%的人已经拥有某种智能家居产品,而中国这一数据还不到5%。所以,开发者抱着市场占有率超过1/4的标准,去开拓拥有率不到1/20的市场,目标和方法自然就会脱节。
关于万亿级市场的说法,从智能家居走入大众视野的第一天就冒了出来,作为重要参与方的互联网公司,把互联网思维和第一生存信条“马太效应”也带进了智能家居,精力大多集中于市场地位的争夺,几乎没办法进行用户教育,过早地将智能家居市场带入平台之争。谈必言生态之战,BAT、京东和以硬件品牌商为代表的联想、海尔、小米、三星等都开始打造自身的生态系统。
然而,浅层的用户教育,加上市场缺乏本应有的引导和培育,目前的智能家居发展,显然承载了过多的期望。以智能家居运转的基础——信息共通为例,不同品牌之间,系统难以兼容,数据更是没有打通,产品很难做到真正的智能,更别说围绕产品体验问题来满足用户需求。
智能家居行业火爆 鱼龙混杂
智能家居是利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家庭物理场景下,家庭人文环境中,实现物物相连,构建智能化服务的系统解决方案,最终让家庭生活更健康,低碳,智能,舒适,安全,便捷。它的核心构成是平台运营,平台运营使得智能家居产品硬件不是唯一的盈利手段,在中间环节会有更多的渠道拓展盈利空间。引入电商、支付、广告、游戏、视频内容、短距离社区生活圈服务,在大家电、生活家电以及安防等领域。其中空气监测净化、水质、煤气、火灾、视频监控报警、老人健康和看护以及娱乐场景等更多的功能将会逐渐成为家居生活的标配。
做智能家居不仅仅只是与家居相关的企业,现今,有很多“门外汉”也投入了智能家居行业。目前中国智能家居玩家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传统家居企业,如海尔、格力、美的等;第二类是新兴的智能家居企业,代表RICI、Control4;还有第三类,互联网巨头梯队如阿里、百度、京东、小米等等。
传统企业忙升级 互联网企业忙联姻
海尔以U-home系统为平台,采用有线与无线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把所有设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连接,并通过物联网实现了3C产品、智能家居系统、安防系统等的智能化识别、管理以及数字媒体信息的共享。LG 在2014CES展会展示智能家居管理系统HomeChat,并且在韩国最豪华的公寓,构筑了20个项目以上的智能家居系统。三星2014CES展会发布智能家居平台Smart Home,长虹置业与四川长虹一起打造智慧社区。
在这次大规模的“联姻”中,智能家居的快车道上,车辆不少、竞争激烈,互联网公司与智能家电联姻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比如说乐视与北京华贸、当代MOMA共推智慧社区。阿里去年推出智能操作系统,已经与酷开电视、美的智能空调合作。360 与TCL合推T3空气净化器和T3净水器,与奥克斯合推智能空调。京东2014年6月底亦公布了智能家居战略。小米联合华润置业等地产商探索智能家居等等。
智能家居存发展桎梏
家庭智能自动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近水楼台的互联网企业自然不愿意放弃这块诱人蛋糕,巨头们就瞄准智能家居的神经中枢系统,试图占领制高点,逐步向智能硬件领域拓展。譬如小米跨界推出的几款智能家居产品,迅速引起家居行业的智能化探索。
然而,传统的家居产品并不容易在智能市场崭露头角,不少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化只是一个噱头。行业标准不统一、价格虚高、安全性不足成为行业弊病。智能家居要得到消费者认可,恐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当下的“智能家居”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有待行业上下而求索。
漏洞多 易被攻克
物联网“火”起来,家庭网络入口成为众多厂商争夺的一块大蛋糕。为抢食未来互联网的入口,譬如百度、腾讯、小米等一批互联网巨头竞相推出智能路由器,作为连接家中智能设备的神经中枢,智能路由的安全性问题,却困扰着智能设备的厂家。
然而,在许多专家眼里,智能路由器比传统路由器并没有多少革命性的改变,只有APP加速、视频加速和翻墙三块领域,技术并不难,而且卖点也不是很足。更为严重的是:智能路由器继承了传统路由器的密码漏洞问题,常见的如一个蹭网卡就能轻松地破解邻居家的路由器密码,窃取相关信息。
被互联网企业寄予厚望的智能路由器接连被媒体曝光存在弱口令漏洞,屡遭黑客攻击,而且智能家居原有的智能网关从不仅具有路由器功能,还能自动组网和控制中枢,非智能路由器所及,因此对配备智能家居的用户来说,智能路由器实属多此一举。
产品繁杂 价格虚高
造成市场上智能家居产品“繁杂”和“花哨”的原因,并不是基于用户的本身需求。而是一些厂家为了刺激消费,在产品功能和设计上增加噱头和卖点。忽视产品的刚性需求而盲目开发智能化产品的行为并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此外,智能家居产品价格虚高也不能忽视。要真正的想到消费者的需求,简化而不是增加繁杂的操作程序,只有给予消费者真正的便利,消费者才会愿意为此买单。
行业标准成最大诟病
在对智能家居的质疑声中,最大的诟病就是行业标准不统一。在发展初期,智能家居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厂商各自为战,产品互不兼容,为用户的选择和使用带来极大困扰。而各行业厂商对“智能”的定义各不相同,也使得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尤其需要引起家居企业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家居产品关系到消费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如果为了所谓的智能化而使消费者的生活变得更加不方便,消费者也不会为此买单。智能化的初衷是化繁为简,让生活更加便捷,但目前众多的智能家居产品都是借助手机和网络进行操作,莫说很多“玩不转”高科技产品的中老年人,甚至天天玩手机的白领族都对其无从下手,给用户造成华而不实的印象。
Wi-Fi无法提供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
这是业界正在热议的问题,家庭互联网概念火了以后,越来越多的商家做智能路由,智能盒子,智能电视,那么是否所有智能硬件都需要通过Wi-Fi联网呢?理论上没有问题,不过当前Wi-Fi能解决的主要是四屏这个区域,对白色家电及窗帘门禁等的控制能力是娇弱无力的;另一方面,Wi-Fi的不稳定性也是当前家庭互联不能大量普及的一个原因;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家庭安全方面,如果黑客入侵到指定家庭互联网,这个家庭对于他们将不会再有隐私。
事实上,很多家电是不需要Wi-Fi联网的,蓝牙或者红外线对他们更适用,而强电弱电的控制更有这个领域自身研发的智能开关控制系统,质量和技术方面更具备优势。
智能家居减法式的产品创新
说到底,智能家居是培养用户新的消费习惯,技术上的变革性突破可能不太现实,而想要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其根本途径在于产品创新。哪怕是微小的创新,只要可以直接改善生活品质,能够直观感受到,就会获得认可。真正畅销的家居产品,往往是顺应“用户”的习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渐进式的改变、完善产品。
智能家居固然需要大的平台,但当下更需要的是接地气的技术打磨。
放诸更宏观的层面,一开始就打出的平台牌,大抵都会陷入以平台带动产业链整合的沉重且虚渺的市场进程。智能家居更需要的是减法,通过接地气的技术打磨的累计走向整合,才是更为顺畅的思路,做一个简单的打动消费者的产品可能才是致胜绝招,也更能为初创者带来效益。
抓住智能家居引爆点
现在在淘宝搜索关键词“智能家居”,能搜到3.16万件产品,产品涉及Wi-Fi插座、智能开关、智能窗帘等。可以看到这十余年的发展,智能家居产业虽然困难重重,但也百花齐放。
在格拉德威尔《引爆点》一书中曾总结出流行三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环境威力法则。套用引爆点理论,结合智能家居现状可以总结出它的引爆三个要素,其一先锋用户的培养、其二智能家居的实用性突破、其三来自社会多方力量的支持。
先锋用户的培养
智能家居发展应聚焦高端用户,俘获他们的青睐,培养好高端用户后,推出廉价版顺水推舟普及。从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等一系列高科产品,无不是先由高端用户使用,逐渐下沉到整个社会。如今许多智能家居企业期待用低廉版铺量来占据市场,显然是违背这一规律的。
根据《引爆点》一书中认为,任何一个事物的流行,都遵守一个规律,首先是打动革新者,革新者带动先期采纳者,继之早期大多数和晚期大多数的加入,才完成一个事物从新生到普及的过程。显然在智能家居里面,那些持廉价主义的企业今天推出个十几元的智能插座,明天推出个几十元的智能感应器的做法,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过多的伪智能或弱智能产品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把智能做好,逼格做高,要先培养先锋用户,他们有兴趣也有能力尝试智能家居,并以此影响到其他人。
智能家居的实用性突破
目前智能家居的智能性存疑,比如智能插座的被吐槽,许多智能家居厂商为了低廉获取用户,灌输能用手机app操控的家居就是智能家居。智能家居不是用智能手机代替遥控器这么简单,它首先要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而非是高科技玩物。比如,Control4及RICI就提供多元化的控制功能,如灯光、窗帘、空调、背景音乐、家庭影院、安防、监控的集中控制和管理;提供有线、无线(Zigbee、WiFi)方式通讯;提供多种控制终端,如面板、触摸屏、遥控器,以及各种传感器;而且还有功能模块化,可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配置, 以控制预算,强大的扩展功能,可满足未来的功能扩展要求。按照《引爆点》里的流行理论,先锋用户带头使用做代表是吸引更多的人使用的先决条件,而内容本身的价值才是能流行的根本支撑。
来自社会多方力量的支持
有了先锋用户,解决了实用性,将智能家居彻底引爆则一定是环境威力。在社会中为智能家居找好价值定位,找出智能家居在节能、省力、减少支出等层面的优势,吸引政策支持和地产商支持,多方力量对智能家居同时支持,创造一种环境威力,制造智能家居风口,让梦想进入现实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