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讯 > 国内资讯

环保数据也打假?专家呼吁反作弊监管系统

发布时间:2014-08-07 作者:ecnc 
关键字:环保数据 监管系统 
据环保部统计,为加大对企业环保措施的监管,目前由中央和地方配套投入污染在线监测网络的资金已逾百亿元,能够监控上万个污染源。面对如此强大的监管网络,一些企业的环境违法方式从“偷排”转为“偷数字”,不仅欺骗公众,更会误导政府决策。

  据环保部统计,为加大对企业环保措施的监管,目前由中央和地方配套投入污染在线监测网络的资金已逾百亿元,能够监控上万个污染源。面对如此强大的监管网络,一些企业的环境违法方式从“偷排”转为“偷数字”,不仅欺骗公众,更会误导政府决策。

  对于目前行业现状,业内人士众说纷纭。

  有相关人士表示,让企业“晒”出污染真相,首先还要从立法上加大对涉事企业的经济处罚力度,降低环境犯罪的入罪门槛。

  也有人士表示,亟须强化执法力度,落实监管职责。于明年1月1日实施的新环保法,其中按日计罚将是一个强有力的措施,会对违规污染企业形成更有力的威慑。但关键还要看这些法律能否落到实处,比如天数的计算、单日处罚金额的确定等,都要有严格的执法依据和标准,确保新法不会导致新的“寻租”空间产生。

  另外,也有人士建议推动污染数据实时公开,让被视为“商业机密”的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化。了解执法部门是否落实法律规定,要靠数据的实时公开。信息公开既方便公众查询,又将企业排污情况包括数据质量情况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便于发动社会公众监督企业治污减排。当前,应尽快督促尚未进行实时公开监测信息的地方开展此项工作,同时完善公开内容,结合各种社会组织的监测数据,让公众享有充分的信息知情权。

  那么,如何才能治标治本呢?

  水务行业信息化专家对于目前行业现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排污企业和设备运营商的合作完全是市场化运作,环保部门的职责是对其运行维护进行监管。”运营商为排污企业服务,后者又背负沉重的治污成本,这种利益牵连下的市场化运作难免会产生猫腻。让排污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相当于自戴手铐,谁愿意自己铐住自己呢?采用行政监管制度只能解决表面现象,其实质未能得到根治。致力于水务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十多年的武汉华信数据提出从技术层面解决,即:将原有的数据采集传输至排污企业再上报的技术流程改为数据采集传输至环保部门,避免中间数据纰漏。环保部门采用数据采集、传输等传感设备在线检测排污企业的运行状态,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结合水务管理部门监管设备,形成“水务监管物联网”。它将排污企业自控系统中的生产运行数据通过Internet、3G网络实时传输到环保部门数据中心,进行集中存储和应用。环保部门通过水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将海量数据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掌控排污企业是否存在违法现象。

  采用科技手段打假。针对企业造假行为越来越隐蔽、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等情况,各地环保部门应该组织研发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动态管控系统,以“技术创新”反制“技术造假”,建立一套防治作弊、很难造假的监管系统。

  另外,加强行政监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立企业诚信体系,特别是第三方监测行业的“准入制”、“黑名单制”,提高违法成本。同时,对环保监测数据的造假,不能停留在只处罚污染企业的层面,协助造假的第三方监测运营机构也要承担连带责任。一次造假,立即清出行业,巨大的造假风险将迫使任何一方都不敢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