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由“死”到“活”,是指未来的产品将由纯硬件向软硬结合的智能联接产品发展。以往的硬件产品往往独立存在,以硬件本身的功能和应用给用户带来价值。例如,传统的灯泡通过自身材料的特性和设计发光、照明。
而当产品被嵌入传感器、芯片,并开始载入软件,通过通讯与外界连接时,整个产品的性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嵌入芯片、软件和联网的智能灯泡可以智能感应外界环境,调节数百种灯光模式,不仅可以让人们的体验最佳,而且可以节能,甚至灯泡不再是灯泡,而变成一个音乐播放器。
“以往卖出去的产品可能是个死疙瘩,怎么用就是一个产品,现在这个产品是‘活’的,它是有生命的——智能产品类似一个生物,它是一个可以自我演化的东西。”寿宇澄说。
制造由“活”到“死”,是指纯粹的生产加工将在整个价值链条中越来越被轻量化,由此必然导致大批纯加工制造型企业的倒闭和消亡。这一结论是以产品智能化为前提的。因为软件的嵌入,产品的硬件可能比以往变得简洁得多——大量实现产品价值的功能将依赖软件和云端。
在寿宇澄看来,全能的制造中心是未来制造的趋势。“以往制造的专业化分工是由于工艺差别巨大导致的,而未来制造流程本身可能就由软件主导,生产变得高度柔性化,加上3D打印技术的引入,工艺的差别会被逐渐淡化,在这种状况下,生产兵器和生产发动机的很可能是同一家工厂。”寿宇澄说。寿宇澄认为,这种趋势对于中国制造的转型提出了挑战。
毋庸置疑,应对这一趋势,制造业企业需要更多考虑向价值链的前端研发创新和后端服务转型。
另一重大变化是,以往制造业企业的支持性IT部门将在企业业务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IT部门终将成为独立运营的单元,直接参与企业业务、战略发展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