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机械生产线上依旧以人工为主,自动化水平普遍较低。在市场普遍低迷的态势下,人口红利消失、用工成本大幅上涨,“用工荒”、“高成本”等因素交织叠加在一起,压缩了制造企业的盈利空间,凸显了当前业内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正面临着向高端转变、承接国际先进制造、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机器换人”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已成世界机器人最大买家
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制造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了世界工厂。然而,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以及面临东南亚、印度等邻国凭借低廉劳动力价格而日渐崛起的工业,使得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面临了“内忧外患”的巨大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许多工程机械制造商不得不大量引入工业机器人来代替人工,从传统的以手工为主向以工业机器人为主的技术型生产企业。
据《金融评论报》报道,中国2013年购买了世界1/5的工业机器人,首次超过日本。这是中国推动生产率提高的方式。2013年中国总共购买了36560个工业机器人,相比于2012年上升了60%。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消息,2013年日本购买的机器人数量为26015个,美国为23679个,分列世界二、三位。
根据IFR的数据,自2008年以来,中国机器人销量以每年36%的速度增长,但是目前日本仍是机器人使用量第一大国,共有31万余人机器人在工作,美国有16.8万个,中国目前只有9.6万个。
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在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化工、机械、金属加工等领域,工业机器人取代人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计中国也将会在2014年成为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而目前来看,中国已提前成为机器人最大买家。
2013年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须形成完善的工业型机器人产业体系、高阶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由目前的约21达到100以上等,这意味着国家推动工业型机器人的数量将在未来6年成长约4倍。
“机器人化”工程机械转型升级重要手段
工业机器人应用在工程机械制造领域的工业机器人主要包括:点焊机器人、切割机器人、喷涂机器人、装配机器人以及移动机器人等。由于机器人承担了很多危险或令人厌烦的工作,许多职业病、工伤及因此需要付出的高昂代价都可以避免;此外,由于机器人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完成其工作,所以产品质量十分稳定,这也会给企业带来确定的效益;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产品的生产率可以预测,库存量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产品总价值中每一项费用的节省,都将提升产品在各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机器人的另一优点是可用于小批量生产、灵活性较高。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年减弱、工业转型升级需求释放和生产力成本上升等问题的凸显,再加上科技进步后的工业机器人性价比临近拐点、接受度渐增强,工业机器人在不少领域已隐隐形成替代人工的趋势,而在工程机械领域这一现象亦初露端倪。
据了解,2005年至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而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均销售增长率达到25%。据东莞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预测,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有望在2014年爆发,大规模实现机器替代人工,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将达4.5万台,占全球总量的21%,成为规模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在发达国家,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外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而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业正处于由传统装备向先进制造装备转型的时期,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夺更大的市场份额,摆脱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必须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大力引进机器人将是实现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手段。